曾经我们以为考上了大学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大学作为一个梦想生长的地方,充满智慧、希望和美好。但如今,“大学生”这个名字并没有那么光鲜亮丽了。
自从1999年开始,大学已经经过了好几轮扩招。根据教育部预测,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834万人,比去年增加14万人。所以,现在的同龄人中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大学学历越来越水。
一、决定与抉择
可能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考虑自己以后的出路了。而到大四时,当在校的日子越来越紧,当同学们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做着各种准备时,我们真的开始焦虑了,不得不好好想想自己毕业后要干什么。
是考研? 考公务员? 还是留学深造? 是工作? 还是创业? ......
选择有很多个,并且都各有优劣,但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目标等,其中适合我们并让自己满意的却寥寥无几。我们又开始慌了。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十字路口,可站在这一个时,我们却徘徊不定、犹豫不决——到底该选哪一条路? 就像以为语文课本里的一首诗《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但现在的我们为什么会慌张?因为这个十字路口意义关键,大不同前。选择了就不好回头,因为青春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人生苦短,长路漫漫,我们再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浪费。所以,正如覃彪喜先生说的:“仔细权衡自己的动机并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之后,再审慎地做出决定。”
二、认识你自己
了解一条路的前途是否光明并不难,难的是了解我们自己,承认平凡,不甘平庸。
还记得保尔·柯察金说的话——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不是每个人都如他一样,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但我们的人生依然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在一方面,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我们必须弄清楚,读过大学和没读过大学的区别。
且不说其他能力,但是读了几年的专业书,我们的思想肯定有成长。那什么才是一个合格大学生最本质的特征呢? 覃彪喜先生的观点是:“主动的分析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他说:“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因为前者的人格才是独立的,独立的人格理应比一切都更重要。”
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与生活,我们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体谅,学会了合作......当然,也有过犯错,有过失落......不管开心与不开心的,大体还算是有所成长,有所收获。就像那些读过的书,写过的字,都在脑海中刻下抹不掉的痕迹。
另一方面,作为芸芸众生之中一个普通的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人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说明美是客观存在的。同理,我们可以说,现实中不是缺少千里马,而是缺少发现千里马的伯乐。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是有用的。套用一句不好听的话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但我们大可不必如此贬低自己,重要的是应该明白自己是个人才,认清自己的优势。如果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还怎么让别人看得起你呢? 生而为人,要有自己的尊严,双手不必顶天,但双脚必须立地。
认识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之后,对于摆在你面前的选择也就不难决定了。根据一般且简易的原理,所有的选择主要可以分为政、商、文,相当于人生的三岔路口。你是想“学而优则仕”? 想进入商界打拼? 还是想为了理想选择从文? 当你清楚了这三条职业道路之后,就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与意向考虑,决定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政客、商贾、文人。
三、生存与生活
对于我们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而言,就业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只是时间或早或晚。但不管怎样,我们终有一天是要走入社会,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中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然后一直走下去。
有人说,社会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你人生的80%的时间,大概职业生涯的40年都几乎要在社会中去把你学校20年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把你的知识和才华通过各种平台去转化成生产力,去贡献自己的价值,去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解决自己及社会问题。
古人讲: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我们已经来不及思考这么伟大的理想,首要的任务是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只有活下去才有资格谈别的。
走出校园有风险,自己独立生活有压力。我们没有钱、没有经验、没有阅历,没有......没有关系,这些我们都可以一点一点去学习,一步一步去积累。但是,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这才让人感到恐惧。
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所以,人必须有一个梦想和正确的方向。如果没有,就会过得很茫然,渐渐就失了斗志,忘了初心,误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