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都德曾经说过:“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这句至理名言正是我对书籍的认识,因为我的一生确实是因为有了书籍的帮助,才有了最终我想要的生活。
我出生在一个落后的小山村,在一所误人子弟的“戴帽”中学里上学,虽然是班里的“尖子生”,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但在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时却名落孙山。
爸爸和我说:“考不上就不念吧,你的书念的已经够多的了,你看这村里哪家的孩子不是早早的就下田种地了,你也该去熟悉熟悉田里的活了,你毕竟是个女孩子家,念不念书也没啥要紧,再说了,你和你弟弟都要进城里上学,爸也供不起,得可你弟弟来呀!”
这学爸爸是不让上了,可我并不甘心去过那种春播秋割的日子,一心想走出那个落后的小山村。于是我便去向书籍求救,把自己关在屋里看书,从此我便成了爸爸眼里的叛逆,乡亲们眼里的另类。
我永远都记得爸爸挂在嘴边的训斥:“不上学还看什么书,你那些书能当饭吃吗,你这样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将来准备要饭吃吗!” 我也不会忘记乡亲们那时对我的看法:“唉!姜家的小女儿可是个懒丫头,整天啥也不干,就知道抱本书看,地里的事一问三不知,也不知道将来能有个啥出息。”
不管爸爸怎么说,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并不介意,我只知道我要看书,因为我喜欢看书,其实那时并不懂得“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只知道看书才能让我摆脱失学的痛苦。
那时家里并没有几本书,现在还记得最开始读的,是姐姐借的一本《知音》合订本,厚厚的一本,我一页不落的从头读到尾,家里的几本书看完了,我就去借,幸运的是我的小学老师和我一个村,她家里有很多很多的书,老师很鼓励我看书,于是,我就经常把老师家的书成摞成摞的搬回家里,我也就每天都扎在了书堆里。
这些书里小说 有诗歌,还有一些励志的书,我印象最深的是席慕容的散文集《成长的痕迹》,和台湾作家罗兰的那本《罗兰小语》,可以说是这两本书开启了我的成长之路,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给了我打开社会这所大学大门的钥匙。
《罗兰小语》里有这样一句话到现在我都记得:“与其不尝试而失败,不如尝试了再失败。不战而败等于运动场上的弃权。弃权是懦弱的行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抱定,拼着失败也要试试看的决心。”是啊!为什么不去试呢,离开学校难道就不能实现理想吗,于是便去试了,后来,我便走出那个落后的山村。
现在想想,正是因为有读书这个爱好,才增长了我的见识,开拓了我的视野,我报函授,读夜校,我的努力感动了在城里任教的舅舅,他把我的户口办了农转非,送我参加了成人高等教育,先后完成了大学学业和财会专业。
永远不会忘记我走出村子的那天,那是一个五月天,连续下了多日的雨终于停了,雨后的乡村小路虽然还泥泞,但四周那绿油油的小苗顶着露水,在雨后阳光的照射下却生机盎然。
犹记得那天激动的心情,我终于有机会走向我想往的世界,去寻找我想要的那种生活。当我抬头望向那五月的天空,感觉它蓝的那么明媚,几朵轻柔的白云点缀似漂浮在上面,那多日不见的艳阳正在挥洒着它那万丈光芒!
是阅读改变了我最初的命运,让我有机会走出了那个落后的小山沟,从此我也更深地爱上了书本,爱上了阅读。
记得刚进单位那会,我的工资不是很高,除了给家里的钱,我会把相当一部分用来买书,有自己喜欢的小说,还有一些什么如《卡耐基成功之路丛书》一些励志类的书,和一些知名作家的散文和随笔等。
那会也并不懂自己该聚焦什么类型的书,只知道自己喜欢的就买。或是看作者写的好,或浏览时看到某一篇文章让自己感动,或者感觉那本书能提高自己的沟通力,好像拿到手的每一本书都舍不得放下。
记得有一次舅舅看着我提着满满一袋子的书回家,惊讶地问我:“你这是要开书店吗?你这孩子可真怪,人家女孩子都喜欢买衣服和化妆品打扮自己,你却偏偏有买书的爱好。”然后笑着说:“看来我的外甥女是明白‘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啦。”
其实我那时并没有舅舅说的那种想法,那时看书一是出于一种对文学的喜欢,二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望,或者说是喜欢读书本身带给我的那种感觉,它能让性格比较孤僻的自己,寻求一种精神慰籍,能带给我一种无法言明的充实感。
那时在单位,我也是个离群索居的人,工作之余,我从不和同事八卦闲聊,总是书不离手了,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打开书本,也曾有过多少次因为自己坐在办公室看书看的入了迷,以至于领导站在我面前喊我都充耳不闻的糗事。
现在回想,那段时间应该是我读书最多的时候了,也正是因为那段时间对知识的索取,才使我对人生有了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三观。虽然后来因为工作的忙碌,不再像以前那样能样整日与书为伴了,但曾经读的那些书,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始终不离不弃地帮助着我。
是书本给了我最初的认知:让真诚、勤勉、宽容、利他,成了我处事的原则,这让我活的坦荡的同时也收获了领导的认可和同事的尊重;是因为明白那句“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计较得少”的道理。让我此生有了一个豁达乐观的心态;而莎翁的那句:“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曾多少次在我遭遇挫折时,给过我希望。
正如弥尔顿所说:“书籍并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它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与作者同样地活跃。不仅如此,它还像一个宝瓶,把作者生机勃勃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而那些被保存的智慧精华,总是会随时随地地给你启迪,予你帮助。
尽管现在我已经记不清曾经看过那些书的太多内容了,就连书名也只能记起印象深的几本,但它们不却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行为。让我一直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和顺风顺水的生活。
此时,我品味着眼下这安逸的生活和这静好的岁月,对读书又多了一份感情和依恋。忽然,好怀念那段书不离手的日子,和那种一书在手浑然忘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