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还有50天,高三学生的二轮复习接近尾声,校园里弥漫着紧张、忙碌的气息。老师们每天的工作时间已远远超过8小时,加班不计时、付出不求报,他们的奉献鲜为人知,却仍在日复一日地坚持。校门外还有一群默默坚守的家长,送饭陪读似乎成为一种常态。他们从不言说其中的辛苦,只管送上可口的饭菜,嘘寒问暖、无微不至,他们眼中渗出的不只有疼爱,还有希望和坚守。
不管高考试题的表现形式如何改变,其落脚点总在课本。第二轮复习的强化训练后,在解题、答题能力已有了一定提高的情况下,许多同学在解答最基础问题时,思路反而不够清晰,概念要领有所混淆,究其原因,多在脱离课本时间相对较长,因而高三复习最后阶段当以回归课本为佳,这不仅是完善学生知识结构需要,更是稳定考生心理的必由之路。
为什么要看课本,这个时候有的同学就回说每次看课本,看着看着就会睡着,喜欢做题,可是效率不高。因为课本是一课之本,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和根源,同时也是试题答案的来源,所以抓住了课本就等于扼住了学习成绩提高的咽喉。
记熟课本中结论性语言和黑体字内容
课本每一章内容的最后都有 “本章提要”,对本章内容进行简要的概括、总结,为本章知识的“压缩饼干”。最后阶段复习课本知识时,应先关注并强化这些结论性语言,再由简及繁,由总到分这样的顺序复习课本知识,由此加深记忆知识概要,掌握相关知识精髓。课本中的黑体字内容不是重要概念,就是本段内容的提纲挈领性语言,熟记课本中结论性语言和黑体字内容,有益于将课本中的主体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有利于答题中语言的规范性,对于取得高考成绩中的基本分大有裨益。
关注课本中的限定性、修饰性的词语
复习课本,还应注意课本概念中的“状语”、“定语”等限定性词语。,如运载体“通常”用质粒(意为还有其他,如病毒),微生物培养基中的氮源“主要”用于合成细胞中蛋白质、核酸等(意为还有其他物质,如ATP、磷脂等),等等。关注课本中限定性、修饰性的词语,挖掘出其中的含义,可以深刻理解课本知识,有利于正确解答选择题中的概念明晰题,也有利于提高解答第Ⅱ卷时语言的严密性,对减少答题过程中不必要的失分大有帮助。
归纳总结横向串连课本知识点
精读细读课本,把课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图表、每一个例题和习题都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过,并把课本上的知识点、要点、重点、难点的来龙去脉,起源发展等等懂弄通,而且也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关键点(要点、重点、难点)之间的联系纵横向串连了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达到了加深理解记忆,灵活运用的水准。那么我们就能应对很活的题了。读课本是需要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的。
基础抓实抓好 做题的速度才会快起来
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基本实验以及认真做完课本上的每一道例题和习题就显得非常重要。课本是写给学生的,是经过许多专家和老师呕心沥血而写成的,里面没有一句废话。要想当考场上的常胜将军,我们就应该对课本里的每一句话都要仔细读过,并把常用的内容作为常识记在脑子里。
如何克服看书睡觉呢?
文理科交叉,文科学习两个四十分钟,然后放理科两个四十分钟;每学四十分钟左右给自己留出十分钟的休息调节时间(理科中也有文科,语文、英语、生物就是理科中的文科哦)大约每学两个小时就换一门学科,当然作息规律还是要遵从的,每天晚上休息不少于六个小时,中午三十分钟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