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会选择这本书呢?因为不会说话真的是我的硬伤,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让人如沐春风?为什么有些人能轻易点燃现场气氛?为什么有些人可以风趣幽默,让人哈哈大笑?而到我自己,却木讷地像个傻子一样呆住了,为什么人与人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我都快变成十万个为什么了。可是说话不像知识,只要你记住了,就可以成为有学识的人,那么说话技巧可不可以通过刻意练习的方式进行不断训练,最后习得呢?当然可以,说话技巧是需要现场实践,反复练习才可以慢慢习得的。这本书是由奇葩说原班人马编写的,讲具体到可以实际操作的说话技巧,通过说话场景再现,从大家常见的说话误区入手,帮助我们掌握更加智慧、更加锐气、更强调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好好说话”之道。奇葩说是我特别喜欢的一档节目,几乎每期节目我都在追,每次都看的如痴如醉,惊叹他们的语言艺术之高超,能迅速抓住对方的漏洞进行抨击。他们出书,我就迅速入手一本,仔细品读一遍,发现讲得不鸡血,都是是实实在在的方法论。也推荐那些和我一样有困扰的人看看。
现在进入正题。在大家看来,什么样的说话方式是属于好好说话呢?首先和大家说说本书的核心——五维话术。那五维呢?沟通、说服、谈判、演讲、辩论。这套方法的核心是:“每句话,都是权力的游戏。”大家有可能会奇怪,为什么说每一句话都是权力的游戏。先在这里埋下伏笔,待会大家听完我说的就会明白了。
大家可以看看我发的图,我们先从最基本的沟通开始,沟通是权力的流动。何为流动呢?沟通的要义是平等,双方处于同一个平面才能打开心结,这就需要让权力流动起来,消除既定的权力格局,协调转向避免冲突,营造畅所欲言的语境。给大家举一个大家在日常沟通中常见的错误—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你作为父母有时候想了解孩子的近况,便与孩子聊天,当听到孩子敞开心扉开始说自己的小秘密,可是你说着说着就变成了说教,“你怎么能这样想呢,赶快不要和那个总是闯祸的孩子玩了”明明在沟通中,父母与孩子的权力是平等的,流动的,可是父母由于过于担心孩子,把原本的沟通变成了说教,大家想想此时的孩子是怎么想的,肯定以后不愿意再与他的父母作沟通了。之后,他的父母有可能还会说:“这孩子怎么越来越内向了,什么话都不愿意跟我说了。”这完完全全要怪他的父母把原本的沟通变成了说教。
然后呢,就是说服。说服话术中的权力在对方。为什么在对方呢?你想想你平常说服家人改掉坏习惯,是由你决定他能改掉他的坏习惯,还是他自己决定呢?肯定是他自己吧,你顶多就是提提意见,他最后是否成功改变,还要看他是否有这个意愿了。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说服偏重“改变”,也就是将我们的观点和立场植入对方的心中,让对方按照我们的预设来想问题,并且得出我们想要的结论。而我们是属于无权的一方,所以必须采取各种迂回的方法来达成目的,不可采取强迫的方式。
接下来就是谈判。提到谈判,大家就想到了电影中的两军谈判,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谈判的场景,比如谈生意啊,菜市场砍价啊等等。谈判话术的权力在双方。因为谈判偏重“协调”,也就是在双方合作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合则两利、斗则两败的双方,在可冲突,能冲突的情况下去选择合作,并且尽量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这就要用到前面钱丢丢同学讲的双赢思维,在这里就不过多述说了。
其次就是演讲。演讲话术是权利的形成。为什么是权利的形成呢?大家可以想想自己演讲的过程,在你演讲之前,观众有可能对你并不了解,演讲过程中你通过自身的魅力、有用的内容将观众折服,观众对你的信任由原来的一点点慢慢增加,这就是权力形成的过程。演讲偏重“表现”,是形成话语权的过程。
最后就是辩论啦。辩论话术的权力在他方。为什么这样讲呢?大家想想辩论的场景,往往看到的是双方拼的你死我活,唇枪舌战,但是最后辩论的结果却是靠第三方观众或者是评委来决定胜负。辩论偏重“捍卫”,也就是有理有据的维护自己的立场,回应对方的质疑。但是对方无法决定胜负,所以其实是在将自己的观点抛出来让第三方观众或者是评委接受、评判。小时候,我和妹妹吵架,最后双方争执不下,这时候就引入了第三方妈妈,两个人将自己的观点说给妈妈听,最后让妈妈判断谁对谁错,这就是生活中的辩论。
好,现在大家在回过头来想想我前面说过的话“每句话,都是权力的游戏”。这里的权力可不是宫斗剧中的勾心斗角,也不是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强迫,它是语言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关系。也就是我刚刚讲的五维话术中微妙的权力关系。
我们每次在开口之前,都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快速在脑子中分析到底我们之间的对话属于哪种关系?是权力流动的沟通,还是权利在对方的说服,或是两者都有呢?分析之后,我们就可以就相应的权力关系去好好说话。这整个过程就如下图所展示的过程。倾听、判断、思考、表达缺一不可。如果你少了判断其中权力关系这一步,就有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僵局,比如,你把原本你处于无权状态下的说服变成了辩论,以为辩倒对方就可以以理服人,其实不然,对方有可能非常抵触你的咄咄逼人,从而不断为自己辩护,找出反对的理由。这样不仅说服不了他,还会让他产生逆反的心理。
这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话术能力是全息的。什么意思呢?温和的沟通可能蕴藏着辩论的机锋和谈判的策略;娓娓的说服,也可能需要演讲的华彩和沟通的诀窍。就像没有哪个拳王只会一路拳法一样。
接下来,让我们就五维话术一个个来分析。首先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沟通。我就挑选一些大家生活中最常遇见但却总是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的问题来帮助大家分析分析。在落到实处讲问题之前,我们心里要明白沟通的权力关系,体现权利的流动。好的,明白权利的关系后,我们开始正题。
问题一:与人聊天没话题怎么办?
大家或许都经历过和一个并不熟悉的人一起走或是一起吃饭,两个人由于并不是那么了解对方,有时候不知道说啥,而陷入到尴尬之中。不过你放心,当你感觉到尴尬的时候,别人也和你一样感觉到空气中淡淡的尴尬,也在拼命找话题来缓解尴尬的氛围。这时候就需要搬出我们的绝招——用聊八卦来拉近距离。这种方法适用于对于那些你不太熟悉但是又想建立联系的人。因为如果需要真正地打开心扉、拉近距离,谈及私生活也就是我们俗说的八卦,是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先说说我们常常在聊八卦时常见的误区。大家来看看我们常见的对话场景。比如,聊到婚姻,很多人会问:“你怎么还没结婚啊。”这句话很容易引起他人的抵触,对方的心里一定在说:“我凭什么要结婚,你结婚早,了不起啊。”所以我们在聊八卦的时候,不要给别人施加压力,让别人心里不舒服。
可是如何和人舒服地谈论八卦,迅速拉近距离呢?
第一点,不要索取信息,而是分享态度。回到我们刚刚婚姻的例子,如果你换一种说法,“哎呀,我感觉结婚后的生活完全没有以前恋爱时的激情和感觉了,你觉得呢?”像这类分享态度类的问题抛出去。对方自然会聊到我们想要知道的内容,比刚刚那样直接索取信息要自然和舒服。再给大家举几个分享态度的例子,比如你想问人家有没有孩子,平常的说法是“你有孩子吗?”,学了这个方法,我们可以这样问别人“你喜欢孩子吗?”或者“这年头当父母真不容易!”
第二点,抛砖引玉,以自我揭短的方式向对方抛出话题。为什么要自我揭短呢?有时候你问的问题有可能在别人看来是一种自我炫耀的方式,而讲自己的短处就不会给别人带来太大的压力。如何自我揭短呢?首先要注意的是自我揭短不是要你说谎话,而是换种方式去表达。比如你要问别人最近的情感情况,不是直接问他“你有没有男朋友啊”而是说:“我男朋友总爱斤斤计较,一件小事能说半天,烦死我了,你男朋友呢?”这样别人就不会感受到你给他带来的压力,如果她没男朋友,也能顺着你说的话题继续聊下去。
第三点,如果是多人聊天,把问题抛给在场的所有人,而不是面向某个人。因为同一个话题可能是这个人所喜欢的,是另一个人的禁忌区,所以聊天时尽量把话题抛给更多的人,那些不想接话的人也不会感受到太大的压力。
第二个问题,如何委婉礼貌地拒绝对方?我就以一个常见的场景为例子给大家介绍拒绝对方的好方法。当亲戚朋友向你借钱的时候,你不想借,但是又不愿意因为一点钱就伤害了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这种情况下该怎么拒绝对方呢?第一步,一定不是先关心借多少,而是先关心为什么。唯有这样,才能把焦点放在对方身上,掌握这场谈话的主动权。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种说话方式。
我的亲戚来找我借钱,他对我说:“霏霏啊,最近我手头有点紧,可不可以先向你借两万元。”
我就说:“哎呀,我现在手头也有点紧,那先借两千块给你吧。”
“看在亲戚的情分上,再多借点给我吧,帮帮忙,好不好”
这时候,你借钱的多少就和你们两的情分扯上关系了,你借钱少了,对方或许会不舒服,觉得在你心里你们两之间的情谊没有钱重要。你看你多冤啊,明明借钱给对方了,对方心里还不舒服。
如果换成这样的表达方式,在亲戚向我借钱的时候,我就问他:“怎么啦,是不是最近遇到什么困难了。”这样在他心里,你是在关心他的近况,显得我们重情重义,另一方面,把压力转到对方身上。
他接着说:“我最近要买房,看你能不能帮我周转周转?”
这时候就要用到我们的第二步根据对方原因给出一个不借的相似理由。直接表明与对方遭遇一样的困境,还可以两个人一起抱怨一下。上一个例子,你可以顺着他的原因往下说:“哎呀,这么巧,我最近也在计划买房呢,手头上的压力也挺大的,想帮你也是有心无力啊。”此时,他也就不好意思再向你借钱了,总不能为了他的美好生活,先放弃你的美好生活吧。
这两个步骤也适用于其他拒绝别人的情况,需要大家灵活运用。这个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关注点放在“人”的身上,而不是一开始就关注那些外在的条件。
第三个问题是遇到冲突时,该如何沟通?第一步,我们要意识到“两个版本”的存在,什么叫“两个版本”呢?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同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有专属于自己的角度的版本。放图给大家看看。
我们要意识到由于每个人对事情的认知不一样,所以会对同一件事产生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版本,正是由于思想的差异性,所以才会发生冲突,产生矛盾。
第二步,在宣泄情绪、表达不满之前,打一针“感受的预防针”。比如,“抱歉,这或许未必是事实,但我难免有这种感觉,我感觉你这样做是在针对我。”你这样说,对方注意点放在你所说的“这未必是事实上”,就算你后面说的再过分,对方不会太过于计较。这样既可以把问题说清楚也不至于将场面闹得很僵。
如果遇到对方特别生气的情况呢?比如客户对我们的产品不满意,怒气冲冲朝我们发火,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要做到心理隔离。不要客户生气,你也跟着生气,最后两个人吵起来,生意也黄了。这时候需要的就是心理隔离,可以尝试把全部注意力放在扑捉客户话语中的高频词语。这时候你或许会发现客户的真实诉求,也显现出你职业的专业性。
第二步,使用同理心句型。也就是“我能理解你的感受,换做任何一个人都会生气”为什么这句话这么管用呢?因为气头上的人都是非理性的,你让他知道你能理解他的情绪,实际上是起到疏导情绪的作用对方就会慢慢冷静下来。但是要注意千万不要和对方说:“你先冷静一下。”为什么呢?因为叫别人冷静一下,基本上是在说,对方刚刚说的话都是在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说的,都是废话,岂不是火上浇油。书上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面对一个愤怒的人,正确的姿态永远不是站在对立面,而应站在同一边。
第三步,拦截人身攻击。如果对方说了特别过分的话,比如涉及到地域歧视、侮辱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理,这时候应该拿出我们的拦截话术“关于这一点,我觉得你不应该这么说,不过这不是重点,我们还是来研究一下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巧妙地避免了让双方矛盾加深的地方,转向理性区域——如何去解决眼前的问题。
总结一下,正是由于曾被人温柔对待过,所以我也特别想温柔待人,想给别人春风般的温暖。而通过学习好好说话,将对方放在心上,是我们的必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