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马上7岁了,下半年就要上小学,正式开启她的学生生涯。
许是经过幼儿园快3年的渲染,突然间她好像懂事了很多。原本早上需要多次催促的洗脸刷牙,现在也能自己主动积极的完成,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出门前她已整理好自己的所有物品。
作为父亲的我,从此少了一些叮嘱和催促,家中消失了一些她抗拒的哭闹,略显落寞、略感心酸。孩子总是会在你没注意的时间里,一点点长大,慢慢脱离你的怀抱,去独自迎接属于自己的人生!
犹记得,她还在怀中张望的迷茫,还有那刚学走路的蹒跚;犹记得,她第一次开口叫爸爸的稚嫩,还有各种童言童语的欢笑;犹记得,她看书听故事的娴雅文静,还有东写西画时的认真专注。那过往两千多个日夜的成长片段,时时在眼前飞荡,一切皆如昨日!
而如今,她早已脱离怀抱健步如飞,能够流利地讲故事,画很多画、写很多字,也能主动地去完成自己需要完成的事。我想,这就是她迈向未来的其中一步吧!
可是,女儿也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懂事。她经常也会跟弟弟抢东西、有时候还打架,也会因为要去幼儿园离开奶奶而伤心,也会因为长时间沉迷听故事被爸爸妈妈批评而难过。
她似乎有独属于自己年龄的喜与悲,开心的时候笑得天真无邪,伤心的时候哭得梨花带雨,可惜的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却只当是她使性子,并没怎么认真深思这其中的缘由。
在父母眼中,为孩子创造吃穿住用行这些外在的物质条件,仿佛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但在孩子的眼中,固然有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东西,确实能让他们开心快乐一阵,但当这些东西新奇劲儿一过就又恢复如常。
有人说,快乐总是短暂的,悲伤却是漫长的,这似乎在幼儿身上体现得格外明显。女儿会因为假期综合症而持续好几周,在出门之前哭哭啼啼;也会因为沉迷于听故事被大人强制打断,而伤心委屈很久,以至于睡觉时哭醒;更会因为弟弟分享了家人的爱和关怀,而总是与弟弟相争,甚至大打出手。
似乎家里有了弟弟之后,女儿莫名承担了很多的批评、责骂与委屈。我们何尝不知,她也不过是一个只有几岁的孩子,她能懂什么呀?只是我们大人想当然地认为姐姐懂事一点,就理所应当地忽略了她的情绪与诉求。
其实,姐姐也需要爸爸妈妈更多陪伴,也需要家人更多爱和关心,也需要享受跟弟弟一样的待遇。我相信,每一个二胎家庭都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两两争宠、争玩具、争吃的,谁也不让。
出生顺序有先后,成长阶段有不同,为人父母者也只能尽量均衡,尽可能地一碗水端平,尽可能地照顾每个孩子的需求和情绪。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如果能再多一些智慧、一些觉察理解、一些耐心细心,每一个孩子都会喜乐多一点,悲伤少一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自带灵性,能治愈生活的繁琐和工作的苦恼,能给家庭带来欢声笑语。
作为父母,要能明晓幼儿的喜与悲,要用更多的智慧和学习,好好说话沟通、好好共情理解、好好用爱,去发掘孩子的灵性,让他们能做自己,能常喜乐,少伤悲,能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良好的家庭关系与祥和安稳的成长环境,既是孩子所愿,亦是许多家长努力的方向。家是有爱的地方,是避风的港湾,是夜间守候的那盏明灯!
愿孩子与父母,都能在这磕磕绊绊的生活中,多喜乐少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