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小霞
之前看过一位跑步爱好者分享他的马拉松旅程。看完文章后,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分享者真是个莽夫!他参加的跑团算是强大的,有教练指导新手,一起组团参加马拉松,经常组织跑友切磋比赛。可是他一参加比赛就受这样那样的伤,不但无法顺利完赛,还被迫停跑养伤,以致错过了某些比赛。看完他的分享,我想到一句话:即使团队再强,跑步也是一个人的修行。团队再强,也不可能在跑步的时候帮到队友。作为跑步爱好者,一定要了解自己,把握好分寸,防止自己在跑步中受伤。要想跑得更快,跑得更长久,以下几个建议是跑步爱好者需要的。
一、不要把热身当包袱,而要把它看得和跑步一样重要。
很多人刚开始跑步的时候并不热身,是因为对跑步运动认识不全面,不知道跑前要热身。随着跑步的深入,了解跑步前要热身,但并不十分重视热身,把热身当成是一个包袱,对热身不热情,不过是走过场而已。在此提醒各位跑步爱好者,跑前热身是很重要的,热身充分的话,能减少受伤的概率。跑前进行热身,是为了让即将运动的肌肉群先伸缩一番,使局部或全身升温,促进血液循环,使体内各种系统准备就绪,应对接下来的运动,防止运动损伤。举个例子,如果跑前不热身,关节液分泌是不足的,那么在跑步的过程中就容易磨损半月板。假如不小心摔跤,强力的骤然运动(比如猛然下跪)会造成半月板撕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处理好损伤,将有可能从此不能再像从前一样运动。大家想想这是一种怎样沉重的代价啊!所以热身是每一个跑步爱好者跑得更久,跑得更远的前提。
既然热身重要,就不能为追求跑量急于投入跑步而忽略热身,或马虎热身了事。热身的第一步是慢跑,用比平时跑步配速慢两分的速度慢跑几百米。如果没有慢跑的环境,原地跳跃也可以取代慢跑。只是不能跳太快,双脚落地要轻,减小对膝盖的冲击,防止对半月板的损伤。无论是慢跑还是原地跳,都是身体热乎之后才做准备活动。活动的部位包括踝关节、膝关节、腰、肩膀、颈部。活动了关节后,再做些动态拉伸,如高抬腿、后踢腿、小步跑、交叉跑等。热身之后,觉得整个人绷得没有那么紧了,就趁着那股热劲开始跑步吧!
二、跑步要遵守三点原则。
充分热身的跑步也不是意味着怎么跑都行,也需要遵巡一些原则,否则,受伤就可能发生。
1、跑步当有自己的节奏,按计划跑,不能受别人影响。
在比赛过中遵守这一原则尤其重要。很多跑马的人平日训练都很好,到比赛就出问题了,不是前面冲得太快导致跑崩,就是后程掉速厉害靠拉长步子跑造成拉伤。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是受别人影响,不按自己的节奏跑。平时训练可能没有那么嗨,正而八经地跑,能跑出好的成绩。一到比赛时,在现场气氛的感染下,在拉拉队热情鼓动下,看见别人箭一样的飞出去,自己也快速地冲出去,把自己的节奏、计划什么的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后面发现自己的体力、耐力都跟不上,才知道后悔。为了能完成比赛,只能降低步频,增大步幅跑步,于是就有拉伤的可能。正确的做法是赛前根据自己的情况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要比最好成绩略差些,配速要比平时最好成绩稍慢些。例如平日跑得最多的配速是540的,比赛配速可以定在550,完赛时间半马2小时2分,全马4小时5分。比赛的时候前10公里压着点跑,配速控制在610左右,11公里到35公里这段距离如果能按目标配速550跑,体力就能很好的保持,最后7公里跑得比目标配速稍快,按目标完赛就不是问题了。
在比赛中越跑越嗨,速度不小心就跑到最快的人不胜枚举,但接下来的掉速和30公里之后的撞墙也让他们吃尽苦头。所以在比赛中不要受别人影响,按自己的节奏、计划跑,才能跑出自己的水平,甚至有所突破。
2、训练时上量要循序渐进,加得太猛的话,身体会吃不消。
有些跑步老司机给初跑者这样建议:“你可以一开始跑2公里,适应之后是5公里、8公里、10公里······"我心想这样跑步未免冒进了些,量加得也太快了吧!身体吃得消吗?我认为初跑者一开始可以走跑相结合,如跑1公里后快走1公里再跑1公里最后慢走1公里,如此练习三天。第四天是慢跑2公里走1公里又再跑1公里最后慢走1公里,又是练习三天。第七天休息可以用散步代替中跑步,有氧的步行对跑步后损伤的微细结构有很好的修复作用。当跑走结合跑了一、二周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当距离跑步,不要在乎速度,能坚持就好。当然这是一种比较温和的跑步方式,适合那种没有任何运动基础的人。如果有运动基础的人,热身之后直接跑步就可以,跑完后用慢走的方式放松,最后拉伸就好行。
不管是有一定跑龄的爱好者还初跑者,加量都要循序渐进,加量太猛容易引起膝盖、肌肉疼痛。以我为例,9月19日之前基本上都跑6公里以下,只有一次跑7公里,一次跑10公里,跑量都不大。但19号拉15公里,跑完后小腿肌肉疼痛。22号又跑了18公里,24号征服半马,跑完这些距离后,我小腿、膝盖、大腿都疼痛,走路的姿势都和以往不同,上下楼梯都要扶墙走。我知道运动后有这样的疼痛是正常的,几天后就好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忍受这样的疼痛,所以上量还是要慢慢来才好。
3、跑休结合。
有些跑步爱好者开始跑步的时候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对跑步很是狂热,天天都跑,甚至一天跑两三次。如果有能力驾驭这样的跑步倒是无可厚非,关键是大多数初跑者的身体根本吃不消,更何况还会带来损伤。跑步是需要休息的,特别是高强度的间歇跑,无氧运动产生的乳酸使肌肉酸痛,同时高强度的运动破坏了肌肉的微细结构,这些都是需要一定的休息才能恢复的。只有破坏的微细结构得到修复,才能长为成更有利于快速跑步的身体机能,成绩才能提高。如果要进步,并长期地跑步,跑休结合是必须的。
三、跑后拉伸不能少。
跑步后的拉伸是跑步爱好者的必修课,缺了这门课程,意味没有把跑步这个专业学好。跑后拉伸有助于排酸,可以缓解肌肉疼痛,还能提高肌肉的弹性,增强身体柔韧性,降低受伤机率。如果跑后不拉伸,肌肉会绷得很紧,难以缓解运动的疲劳,不利于损伤机能的修复,对促进的跑步不利。拉伸的动作可以到网上搜图片,方法也有很多,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套拉伸。拉伸的时候幅度不能过大,有拉伸感即可,否则易拉伤。一般每次拉伸10分钟左右,觉得肌肉不紧绷,感觉轻松就可以了。
四、核心力量训练是跑步的好伴侣,不要把它抛弃。
跑步要练核心力量,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核心力量强,跑步就稳定,受伤机率就小,反之跑步虚浮就容易受伤。核心力量强,有利于力量的传递,提高跑步的经济性。跑步是一步一步前进的运动,核心力量强,送髋积极,跑步就快,否则仅靠双腿带动身体向前,跑步就很吃力,耗氧就大,跑步就不经济了。核心力量强,送髋快,脚掌蹬地有力,步频就快,速度就容易提上去。有些人跑步摇摆就是核心力量弱的表现,步频难以达到180步/分也是核心力量弱的表现,相同体重的人跑相同的距离耗能却比较大,还是核心力量弱的表现。所以,跑步跑得好与否,核心力量起了很大的作用。要想跑步好,核心力量训练不能少。
文章写到这里也要告一段落,写得手都软了。目的是告诉大家认真对待跑步这件事,跑前热身跑后拉伸,跑时认真,就能防止受伤,跑好这步。总之一句话,跑步不随意,随意不跑步,否则,再强的团队也帮不了你。
原创文章,非授权勿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