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约翰·欧文的小说《独居的一年》之前,怎么也没想到它还是一本写作教科书。
先不说它本身构思的奇妙,单是里面出现的不同类型的作家就有四位,还不算书中书里写到的身份为作家的人物。
第一位:另类的童书作家特德·科尔
书中的父亲科尔曾经写过三部小说,除了第一部反响和销量都不错外,之后就越来越糟。到最后,已经没有人,包括他的出版人,期待他的第四部小说,所幸,他也根本没有把它写出来。
用妻子的话讲,科尔不喜欢坦然面对自己的想法。或许这也是科尔没有在小说创作上走得更远的原因吧。
在两个儿子几岁的时候,科尔写出了他的第一本儿童读物《老鼠爬墙缝》。科尔的书和一般的儿童读物不同,并不是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好的童话王国,充满真、善、美,而是带有恐怖、惊悚的感觉。
也许,这样反而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越害怕,越好奇,就像我们小时候听鬼的故事一样。所以,科尔的书成功地吓到了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孩子看世界的方法本来就是二分法,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爱就是爱,恨就是恨……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心智到理解中间的灰色地带。
其实,虽然写的是儿童读物,科尔却并不是闭门造车,他的灵感也经常和孩子们有关。露丝小时候有一晚睡不着,她总感觉外面好像有一种声音。她去找爸爸,科尔问她是什么声音。她说,就是不想发出声音的时候发出的声音。而“不敢发出声音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就成了科尔下一部书的名字。
第二位:极具想象的小说家露丝·科尔
露丝在小说创作上取得的成就远远大于父亲科尔,她既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严肃作家,又是畅销作家。可以说,她就是为小说而生的。这些都得益于她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强的虚构能力。
露丝从小就被无处不在的哥哥们照片包围,玛丽恩总是一遍遍给她讲述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这可能在无形中培养了她的想象力。
和父亲不同,露丝很少写短故事。她脑子里总在构思长篇小说,而且她特别享受构思的过程,喜欢那种无限的可能性。
她不喜欢以第一人称写作,也不喜欢写自传体小说。虽然有时候因为题材问题引起争论乃至非议,但是她很少去理会。面对自己的作品,她总是表现得非常自信,“人物都是我写的——我想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得干什么。”
不过,好朋友汉娜却认为,露丝的小说里总有“露丝式人物”和“汉娜式人物”。也就是说,露丝的写作虽说不是自传体,但也不可避免地会融入个人的体验。
其实,小说哪里是遗世独立的空中楼阁呢?露丝在欧洲宣传作品期间构思新作——《我的最后一个坏男友》时,有个情节怎么也想不好该如何处理,为此,她还专门想办法到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实地考察。而这次冒险还意外地让她目睹了一场凶杀案,也为她今后与第二任丈夫,阿姆斯特丹的一位警察,结缘埋下了伏笔。
第三位:自传体小说家埃利
埃利16岁上高中时就对写作感兴趣,所以暑期工想给作家当助理,他也因此闯入了科尔一家的生活。
虽然他从科尔身上并没有学到多少作家的本领,但当让他疯狂迷恋的玛丽恩离开时,让他发现了自己的声音,获得了写作的力量。高三时,他还选修了学校开设的英文创意写作课。
埃利后来出版过五六本小说,可以靠写小说为生。不过,他的局限在于想象力不够丰富,他笔下的每个年轻男人对年长女性的永恒爱慕,都是他对玛丽恩的迷恋的投射。埃利一辈子都在写自己16岁时与玛丽恩之间的那些故事。
他在写作上的成就与露丝有很大差距,所以当露丝请他为新书推介会做引言人时,他感觉受宠若惊,以至于词不达意。
第四类:以写作疗伤的小说家玛丽恩
玛丽恩出走三十五年杳无音信,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她后来竟然也作走上了写作之路,还被英国评论家誉为“在世的最好的犯罪小说作家”。
玛丽恩嫁给科尔的时候高中还没有毕业,生了两个儿子之后才又辗转修满了大学学分,拿到了学位。她本来正准备写作,但是儿子的死中断了她的计划。
离开科尔和女儿露丝后,她来到加拿大,先后以一个失踪人口组的女警官为女主人公写了三本小说。
失踪人口中,儿童占多数,所以,失踪人口组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儿童的照片,这也是这位女警官最感兴趣的事。那些她无法找到的孩子成了她自己的孩子,当案子被失踪人口组搁置,她会把这些孩子的照片带回家。其中两个男孩特别折磨她,分别是十七岁和十五岁,他们是越战期间失踪的美国人,父母认为他们是跟着反对越战的人潮跨过边境,跑到了加拿大。
可以看出,小说中依靠研究照片寻找美国失踪男孩的故事就是现实中玛丽恩在照片中怀念儿子的翻版。她把个人的悲剧和痛苦转化为小说作品。
当多年后,老年的玛丽恩和埃利终于重聚时,她对埃利说,她从未指望靠出书维持基本生活,写作只是一种自我治疗。
不过,虽然玛丽恩的书在美国影响不大,但是在加拿大和欧洲销量都不错。
一部出色的小说会有很多内涵,让不同的读者读到不同的东西,而《独居的一年》也正是如此。所以,如果你喜欢写作,如果你想学习小说创作,这本书千万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