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踏入了奔三之年。
有人说女人一旦踏过26岁,还没谈对象,就很难再遇到。身边的朋友也在拼命地赶着结婚。老家是农村,在农村地朋友说这时地压力是很大的,家庭的压力,自己本身的压力,看着身边的人都成双成对,难免有时会孤单。失落感、孤独感会时常发生。北上广的我们,由于生活的压力,貌似也比在家的朋友晚了点。心里也知道这种感受,未遇见之前,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静静地啃书,不过也得感谢独处地日子,我学习尤克里里,学习插花、跑步锻炼等等。 未遇见你之前,我愿意成为最好地自己。
朋友A,90后,会计女,大学的时候是个学霸,毕业之后一直忙于工作、考各种证书,不知不觉已到30岁。30,这个并不友好的朋友,每次都觉得毛骨耸然。在我的印象中,每一个会计女都是一股潜力股,各种高质量的考证,让她们有很大的冲劲。面对着渐渐递增的年龄,父母心里着急,安排了各种相亲。有时为了逃避父母的各种安排,每次一放假,都会自己选择去旅行,逃避着相亲饭局。
剩女之所以剩,很多时候人们觉得并不是她们不优秀,而是她们太优秀。有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近年来,由于城市未婚男女数量上升,各种具有“相亲”的组织也孕育而生。而这些组织,也充当了桥梁的角色。朋友B,某有名公司的IT男,毕业后忙于工作,如今35岁仍然单身。或许你会说:“男人四十一枝花,说不定想在已经是黄金男了。哈哈,也是,事业上,他成功了。父母频繁的安排相亲活动。有时看着渐渐年迈的父母,他说有时感觉很对比起他们。剩男只所以剩,是因为他们身上的负担。或许你会问:”他们有什么负担?“在大城市里,面对着天价的房价,他们或许只想扛得起生活的压力。不是当今的人变得现实,而是想过人们想要的安全感。
有时候想,为啥以前的人结婚那么容易,现在的人结婚却貌似比较难呢?剩男剩女的增多,是社会的因素增多?还是人们本身需求增多?到底谁占比较大呢?我尝试着从身边的朋友中寻找答案?可我久久得不出答案。社会的压力、教育的普及下人们对自己的高要求种种。剩男剩女需要的是被社会所理解,需要的是更多的平台,需要的是多点被认同。不因为结婚而结婚。结婚的前提还是需要双方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不然即使在一起了,也可能容易出现矛盾,出现分歧。当然,可能有些抱着先结婚,再慢慢理解的想法,也不能否定为结婚而结婚就一定不幸福。面包会有的,爱情会有的。”如果遇见你,在最美的一天,如果能爱上你,在最美的时候“每当听见李健的这一首歌,总有说不出的感觉。
做更好的自己,遇见最美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