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养过四五只猫,自觉养猫不易,是门艰深学问。猫这种动物高低不择,深浅不就,从来不能用人的意念偏移它的猫性。而猫的性格,人的性格,文字的性格,却又如出一辙,相得益彰。
读书阅卷,行字撰文,一恨矫情,二恨平实。矫情的透着一股透心的假,矫情的人端坐端立端姿端态,披着密密麻麻的凡俗,藏着伪善的高傲;平实的泛着不幸的透明,平实的人自怜自艾自任自流,仰慕任一处高低深浅,庆幸乐世不争。
猫是最不甘于这两者的,而在文笔上,唯一占了这两样还让我看下来的,季羡林是一个。他也是个用走心的矫情,平实的时光养猫的人。少不看红楼,老不读三国,在他这里是不成规矩的。小时候看他的回忆录,可当成学生习作。再大了,他的笔触情怀也大了,就像是装得下山高路远岁月经年的五指山,总有一根手指描着你的眼下当年。而他的风格却是最平淡的朴实,像他常养的老猫一样,看透了世事,洞悉了因果,匍匐高卧,冷眼观风尘。
猫确是要这么养的,不能趁三两日的热度,一念间的仁慈。需得设身处地,从一而终,攒得下耐心面对它的整个生命。它们的年龄性格与人无异,幼时顽劣,中年叛逆,老来便如经世的老人,如同给你照了面镜子。幼时的顽劣往往伴随着俏皮可爱,中年的叛逆却无甚可表,往往最难渡过,不少养猫人士都止步在了这个阶段,谓为遗憾。只有少数捱过这一节的,才能算是体悟到了养猫的真谛。
又远如村上春树,慢条斯理,把故事拉得漫长,看似平淡的日子装进透明的瓶里,晃动着听他那些深沉压抑的沉默气氛。他的书不受情节的欺压,在分隔开的小情境,小细节里,慢慢数落细小微妙的心理波动,伤感悲悯的情趣意绪。
他笔下的猫往往也不以本身的形象出现,经常白昼为人,夜晚变回猫相,或者干脆藏进猫的身体,用它们的视角注视着阴柔的情绪律动。猫的记忆并不因时光长短发生改变,猫的记性也记不住你长久的养育,但凭一次翻脸,都可能让它怀恨终身,不会改变,无以抵消,柔软的外表下总是藏着极端的爱恨。
养猫的文人里,还有一个用个性养猫的人,就是钱钟书。表面如黄口小儿般精致淘气,落到了笔尖上却是明嘲暗讽,刻毒挖苦,可谓骂人不眨眼。暗地里讽了消受文人奉承讨好的林徽因,讥了在家中最驯良不碍事的梁思成,怼了论亲日只逊于向日葵的周作人,写沈从文自卑于出身,笔触都是避世的野蛮凶猛,写林语堂如冲汤的味精,不是地道中华风味。民国大家,围起城来喷了个遍,各中性情,也是说一无二了。
这种性格与猫当真是如出一辙。猫的野性是天生的,一千只猫有一千种个性,当了猫奴,大可不必毕恭毕敬,尽心如此,因为你敬它三尺它未必还你三舍;自然也不能如养狗般轻快,一旦拾起了人的个性怼上猫的脾气,触了猫须,可是要自吞苦果的,那些好整以暇的小报复总会让你哀怨,得不偿失,遇猫不淑。
还有一点,我养的猫都不是名种,私下里觉得这样的际会可能只是对得起它们的价签,未必能问心无愧地对得起它们的整个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