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是“写作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投资”。而这个时代最好的输入方法就应该是阅读了。有一句老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以得知,书本的知识是一个宝藏。但你真的懂得阅读吗?你看过的书是不是就像猴子扔掉的桃子呢?或者,明明知道阅读很重要,可是翻开书就象受刑一样呢?宣传文章里面,说的一句话打动了我“做不喜欢的事情叫做坚持,做喜欢的事情那叫享受”,大人的觉醒就是,任何的方向都是自己的选择,要选择让自己开心、享受的事情。
之前有学了Photoreading的阅读法,能快速的从书中获取知识。不过读书这件事情有很多的门路,又是小六的课程。尤其听了第一课训练你的阅读大脑。就更越知道读书的重要了。
一、大脑的偏好
读书时候记录笔记,如果密密麻麻的写了一页的文字,过后浏览起来就如同看了同样数量的书本知识,既没有将信息提炼起来,也没重新翻阅的想法。回想我们从小到大最喜欢的一样东西其实就是图形和色彩,小时候看过的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动画形象是不是现在还能清晰的描述出来呢。
每天晚上抬头看,能看到几万光年传来的星光。如果不知晓他们其中的对应位置,他们予我们而言,也是如散落沙盘的凌乱的细沙。当他们的距离和位置被命名和辨认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凌乱中找到对应的星座。这个定义就像是指引的路标,可以带我们找到相应的位置。大脑更易沿着有逻辑结构的路径来达到我们的想法。
一个凌乱的房间不会带来愉悦的感受,当物品各归各位之后,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同样,没有规则和结构的将想法扔到纸上,大脑应该会觉得混乱,不知道哪些才是对你而言重要的。当你从中做出选择,将想法提炼、数量减少时,大脑也会舒一口气,更容易将简洁的内容记忆下来。
二、训练你的大脑阅读能力
1、注意力。当你阅读书中文字的时候,你在看什么?你的思绪在文字中游走,还是已经跑到了不知何处。这时候设定问题,寻找关键字,会是牵住风筝的线,会带着你的眼睛和思绪回到你所看到的文字中。
2、专注力。好工具是番茄钟,我用的是定时器和手工记录结合。重要的是,在二十五分钟内,不用在意任何事,只要专注你当下所做的事情,也就仅仅是一天的的百分之一点七,不会影响你的任何大事。刚开始,如果总觉得有想法冒出来难以集中的时候,在旁边附张便签,几个关键词记录下来,等番茄钟后再进行处理。如果真有许多想法的时候,在进行番茄钟前,列一个待办清单、将所有的想法都罗列下来。为他们安排一定的数量的番茄钟。为清单打勾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
3、精力。设立目标之后,给自己的时间做了一个盘点,扣除白天上班的时间、用餐时间及其他必要时间后,我的时间还有早上6点-7点15分、中午15分钟、晚上7点-10点半;本来觉得忙忙碌碌的时间,其实是被无意识的浪费掉了。早上神志清醒,用于学习备考的科目,已经进行了两周多,每日坚持,即使身体难受的时候,也坚持看一个番茄钟,或者PR一遍教材。能用于看书的时间就是晚上抽取两个小时。不过之前总觉得如果不能完整的抽出1-2个小时的话,会放弃掉,做其他的事情。昨天听到六哥的番茄钟分布。觉得这个也是自己可以完成的,对于长的时间段有执着反而会更容易放弃。
4、压力与动力。之前看《过目不忘的读书法》,其中提到,给自己一个限定的时间和目的,将读书变成一项挑战,会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会不会有心动和兴奋的感觉呢?在一定的挑战中,让愉快阅读成为一种真正的体验。
5、记忆。
午休时间,有时冒出了一些想法,不想爬起来写下来的时候,就用语音记录下来,过后才进行整理。在整理的过程发现。无法记住每句话,也没必要记住每句话,因为叙述本来就是一个灵活的方式。这时候,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了,将关键字顺着分支罗列,会有一个提醒和联想的作用。将记忆简洁化了。
分享,线下的阅读课上,当我们花很短的时间读了一本书后,跟同桌的伙伴分享,却都能说出书中找到问题的答案,现在我都还记得那本书中我的收获。当我们回到各自的生活中,也许没有小伙伴可以面对面的交流。不过分享还有其他的形式,就是将感受、收获,写成文章或者140字的微博。这个过程也是加深记忆的过程。在这点上,我希望能更多的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