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好:“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见什么;你看见什么,才能拥抱什么;你拥抱什么,才能成为什么。”
很多时候,正确的思维方式,比努力更重要。接下来分享真正让你变厉害的6种底层思维——
01——灰度思维
世界充满复杂性,大部分的人和事,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具有不同的“灰度”。
一个人越成熟,越能发现,现实中的很多事,往往不是非黑即白,把握好“度”远比纠结对错要重要的多。
为人处世善于把握分寸,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艺术。
不懂分寸的人,做的越对,或许最后反而得罪的人越多。
因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始终不肯做出让步,难免容易被人孤立。
倘若一个人在非黑即白的世界里沉浸太久,就会缺乏对事实真假的鉴别,也缺乏起码的悲悯之心。
时寒冰在给女儿解读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时说道:
“被抹黑的未必真的就黑,被浓妆艳抹的未必就白,我们需要重新找回自己的智慧、理性乃至悲悯之心。”
是非真假,都可以随时转化的,对里往往有错,错里往往有对。
02——空杯思维
猎豹CEO傅盛曾说过:“只有自我否定,保持空杯心态,一个人才有可能真正成长,实现跨越。”
死板的人,总是喜欢抱着过去的经验,志得意满、踟蹰不前;通透的人,总是一次次打破固有经验,放下偏见、谦虚低调。
面对新鲜事物,新的人际关系,只有先学会放空自己,才有可能找到新的出路,避免被思维限制。
一个人只有调整好思维惯性,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才会更快进步,更好适应环境。
03——跨栏思维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在完全隔绝外界声音的情况下,凭着天赋和摸索完成的。
他并没有被命运打倒,反而直面苦难,完成了享誉世界的辉煌佳作。
著名指挥家卡拉扬评价说:“是苦难成就了他。”
这就是跨栏定律,竖在面前的跨栏越高,你跳得也就越高。
一个人能够取得多大成就,取决于他遇到多大的困难;一个人遇到的困难越大,成就往往越大。
当栏杆摆在面前,跨过去了是重生,跨不过去是毁灭。
尼采说:“那些杀不死我的东西,只会让我变得更强大。”
只要不甘失败,跌倒了坚强地爬起来,就会发现成功的希望就在眼前。
04——减法思维
那些真正聪明的人,都拥有“减法思维”。因为想要的东西总是太多,但真正需要的东西却很少。
在追逐那些虚妄东西的过程中,往往很容易忽略掉真正重要的东西。
化繁从简,把更多的心力和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有了更强的目标感,人生也就有了方向。
轻装上阵,过减法人生,是做到自律最好的方式。
05——双赢思维
李泽楷说:“父亲从没告诉我赚钱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
父亲叮嘱过,你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们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李嘉诚有句经商忠告:“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
这个社会,是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斗场。
只顾及眼前利益,锱铢必较,必定会使关系破裂。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作出让步,达到互赢的关系。
从长远来看,输或赢模式的结果,注定是分道扬镳。
只有双赢模式,才是长期相互合作关系中唯一可行的交往模式。
06——窄路思维
捷径才是最长的弯路,艰难却是披着荆棘的康庄大道。
徐小平说:“当有两件事摆在你面前,一件你轻松可以上手,一件需要你从头学习摸索,别犹豫,选那件难的。
坚持“窄路思维”,就是坚持做正确,但是最难的事情。
这条道路非常狭窄,几乎没有人,因为太难。但是恰恰因为难,坚持到最后的人,就会变成顶尖的高手。
当你觉得选择的路很艰难,很难受的时候,说明你正在成长,在走上坡路。
当你觉得选择的路很容易,很舒服的时候,说明你正在逃避,在走下坡路。
杨绛先生说过:“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暂,但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本身。”
决定人一生的,无非就是自我完善、审视和提高的过程。
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低着头盲目地向前追逐,疏略了“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如果没有好的思维能力,可能付出再多努力都不过是事倍功半。
正如作家刘润所说:“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而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思维模型。”
与朋友们共勉。——文章来源:【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