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迷影荟看了电影《乡下人的悲歌》,相比原著中强调底层白人的现实问题及反思,电影却着重截取了亲情这个切片。
由家庭强烈的矛盾冲突发展到最后温暖的亲情回归,给我带来一些“中国化”的思考。
最让我感触的是电影结尾男主的一段话,大意是“尽管我的家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能一步一步从乡下孩子走到耶鲁法学院,是我的家庭和我互相成就的。我感谢她们。”
电影里姐弟俩面对这样自暴自弃、给他们生活带来无尽麻烦甚至屈辱的母亲,始终齐心协力,不离不弃。
他们面对母亲给他们造成的一个个难题,总是用互相拥抱来安慰、鼓励彼此。
恐怕这时候也只有出生在同一个原生家庭里的姐弟俩才能彼此理解、彼此加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把自己性格上的缺陷或不满的境遇推诿到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但是一体两面。有时候有缺陷的原生家庭可能会促使自己更努力更坚强、更能面对艰难的环境、或者有意识的绕过父母走过的一些弯路。
父母兄弟终究是缘份一场,即然原生家庭无法选择,那就尽已所能少些抱怨多些担当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