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寻找不同的蜜蜂
不知从何时开始,无论到哪都喜欢把手机拿出来:1)吃饭的时候,掏出手机放在餐桌上,即使没有信息;2)工作的时候,把手机放在工作桌上,然后开始办公;3)晚上睡觉的时候,总喜欢把手机放在床头。
总之,生怕错过任何一个信息,一声短促的信息提示音或屏幕的一闪,都极速地挑逗着我们每个神经。
我们好奇着每一条的信息来源,一条劲爆的娱乐消息,一条朋友的微信,一个陌生人的加友请求,一条天气预报的提醒等等。
确切的说,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是迷茫和焦虑的,不知道如何去选择和过滤消息,我们只是被动的去接受扑面而来的信息流。
回想一下,你一天当中有多少次打开手机,你一天中有多少时间花在手机上。你认为,这些时间花的值得吗?
对于娱乐时间,手机是我们的游戏机,电视,音乐播放器,书籍等等。它所提供的功能足以满足我们当下所有需求。在这段时间当中,把时间花在这上面是你的自由,你觉得值就OK。
但是,对于工作时间,如果我们不能隔绝这些信息,任凭它们肆意向我们扑来。这样我们就很难做到专注,不但降低我们的效率,而且增加我们焦虑。
你可有如下经历:
1)奇怪,就看了一下手机,刚才想写什么居然想不起了,囧。
2)感觉注意力集中不了,老想看手机。
3)白天上班没忍住看手机,下班任务没完成,加班,哎!
1/ 不要把劳逸结合作为你看手机的借口
人能高注意力集中去做一件事情的时间是1-2小时,超过这个时间,大脑会感到疲惫,效率会降低,需要放下手头事情去休息。
频繁的看手机让你很难保证一段完整的时间去专注一项任务。换句话说,你的这段专注时间被分割为几个碎片,碎片时间去做一件需要集中精力的工作,就是一个大坑。
2/ 你确定被手机打断的工作,再次链接不需要花时间?
当你正专注一项任务时候,忽然被手机打断,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你打开手机,或是一条微信,或是一条头条新闻,或是一条广告。
对于你不感兴趣的内容,在你瞄一眼后,就已经完成判断。于是你放下手机,继续工作。你以为这几次的查看无伤大雅,但你已经养成了无法专注的习惯。
对于你感兴趣的内容,你点开链接,快速阅读,或许,不到一分钟就完成阅读。但是,遇到一些自己更加感兴趣的内容,你会再次去翻阅。
你可能会不经意间脱口而出,我去,这也太假了!或者,天啊,太牛逼了!这些具有极强主观色彩的评论。
周边的同事处于好奇,问其所以然,于是你把刚看的消息告诉周边同事,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大家聊的不亦乐乎。
当你从闲聊中转到当下工作时,你发现,居然找不到切入点,思绪中断,于是你不得不回顾之前完成的内容,再次建立连接。
但是,奇怪的是,似乎这种事情有些烧脑。短短几分钟,让你感觉大脑有些累。这是一种你自身能量的消耗,只不过你以前从没有想过为什么。
3/ 你能判断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吗?
可能你会有疑虑,我做一会工作看手机和手机打断我,其实都一样啊!都是,中途停止工作。
的确,从形式上看,两者一样。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却有巨大差异。请仔细分辨主动和被动的区别。
当你主动打开手机前,说明你当下的任务已经被大脑贮存,大脑明确指示,你可以放下当前任务,去玩手机。或者说是,大脑累了,需要休息一下。
但是,当你被手机打断后,再去拿手机。是在你的大脑还没及时存储相关信息后,你又去接触新信息。在这期间,大脑会暂时性失忆。也就是说,之前的信息没有被保存。
好比如,我在用X mind做思维导图时候,软件意外关闭。等我再次进入,它会提示我是否恢复之前内容。我点确认后,它也需要几秒时间载入。电脑都会这样,何况人呢?
这就是为什么,你主动放下当下工作,玩一会手机,回来还能继续连贯性工作。而中途被手机打断,玩一会手机,回来需要重新建立连接。
4/ 如何避免被手机打断减少能量耗损呢?
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是设置时间边界。也就是说,给自己设定一个无打断时间段,提高专注力。
我现在基本上是每天早上8点半到10点作为第一个时间边界。在此期间,手机静音并放在裤兜中,避免打断。
快到时间边界时,会有意识的让大脑存储当下任务内容,以便休息。这样做的好处是,在一个比较整的时间区间做一件事情,对提高专注和效率有很大裨益。
如果是有人为打断,那就另当别论了。在此,只讨论避免手机带来的打断。
在此,完成反诱惑,她诱惑她的,我继续专注工作,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