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辛弃疾的词,大家脑海中自动浮现出金戈铁马,挑灯看剑的豪情。或刚强、或悲壮,所以他毫无疑问是宋朝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但其实,硬汉子的内心也有柔情似水的时候,填起婉约缠绵的词来,一点不逊色于柳永、秦观等人。比如这首《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一个元宵佳节。在古时候,这是相当盛大的节日。为了彰显天下太平、盛世繁荣,连皇帝都要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与民同乐。宫里宫外,花灯似海,烟火齐发,好一派流光溢彩的景象。
而对于平日里深藏闺阁的小姐们来说,这样的日子更值得期待。因为只有这一天,她们可以不必顾虑太多的繁文缛节,尽兴而游。说不定彼此钟情的青年男女,还可借此机会一吐相思之苦呢。“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想想都令人陶醉呀。
词的上阙,极力描写元宵节的盛况:一条长街,仿佛就像春风吹拂,突然催开了无数的花朵。当然,那并不是真的花,而是璀璨的花灯。
紧接着,无数的烟花射向夜空,就像那流星雨似的,将天空点染得灿烂辉煌。火树银花不夜天,花团锦簇,争奇斗艳,直看得人眼花缭乱。
面对如此热闹的场景,自然是万人空巷了。你看,大街上,车如流水马如龙。富贵人家乘坐着装饰精美的豪华马车,举家出游。车子所行之处,撒下一路芬芳,香气氤氲,久久不散。真让人疑心是身在仙境了。
是谁在吹奏着凤箫,那悠扬的韵律四处回荡,让人痴迷。欢乐的时光总是太短暂。不经意中,如美玉般洁白的月亮已在悄悄地流转,但人们依然不舍得散去,鱼龙灯飞舞,似乎还未尽兴。
下阙,好似相机的镜头,将景物由远拉近,专注的刻画起身边的人。
你看,那些青春靓丽的女孩子,怎么舍得错过这么一个展现自我美丽的时刻呢。她们身穿节日的盛装,云鬓间插满了珠钗玉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举手一投足,摇曳生姿。她们从词人身边走过,身上的脂粉香气在空中飘洒。
可是,这如云的美女,竟没有一个是“我”心目中的伊人的模样。“我”痴痴地张望,苦苦地追寻。一次次的满怀希望,却换回一次次的失望,纵然身处闹市,内心却是一片孤寂。
就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不经意间一回头,却蓦然发现,自己心中千呼万唤不出来的,那个超尘拔俗、不施粉黛的女孩,原来正站在灯火即将暗淡的角落里,对着“我”嫣然一笑。
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
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好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这一刻,心动、欢喜,心的原野上,于静默中开出感动的花。
然而,你要是觉得,作者所要表达的全部意境,仅仅是浪漫、曲折的爱情故事,未免有失偏颇了。
须知,该词作于1174年,正是南宋国力日衰,强敌逼境之时。作为一名身怀家国天下的文人士子,眼看着统治者不思收复,甘心偏安一隅,以歌舞粉饰太平,内心的愤懑与忧虑自不必说。他欲救国家于危难,挽人民于水火,却孤掌难鸣,空有一腔抱负而无处施展。
此时,那灯火阑珊处的女子,或许正是作者本人。孤芳自赏,孑然独立,决不与懦弱无能、贪图苟安的主流社会同流合污。他渴望着,能有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出现,早日实现复国大业。
对于这首词,王国维先生又有进一步的阐释。他在《人间词话》中曾提过,人生有三重境界,而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代表着人生的最高境界。
为了心目中的理想,人们在苦苦的追寻。大部分人或许都没能坚持到最后,唯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不懈的努力。
这个过程或许很漫长,或许会让你精疲力尽,但只要方向正确,咬牙坚持,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其实成功不知何时已降临在你身边。
这句话的确极富哲理性,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最后,我觉得,所谓“诗无达诂”,无论这首词想要表达的主题是爱情、信仰还是人生,它传递给我们的是一份美好,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