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毛换糖》
鸡毛换糖,形成于浙江省东南部,是改革开放前沿的一门传统谋生手段,是那个时代部分商业载体。把粳米配合大麦芽酿成糖油,煎成老糖,再掺和碱水,打造出各种各样的糖条、糖块等。用糖条块换取禽畜毛羽,即所谓的“鸡毛换糖”。
华山村(旧称禄马头)在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有一群鸡毛换糖人员,俗称“敲糖帮”,村内有完善的糖油制作坊(手艺传承人阿宝现年已九十二岁),有专人指导新人加入这个行业。农闲时敲糖人敲响手中糖刀声,走南闯北走街串巷,挑着装满敲糖的箩筐,行走在浙南地区及其周边省份的城乡。这一营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出积极作用。
作者:林小生
(本人是亲历者,旧时的敲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