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颗金子都发出璀璨的光芒

       在秋雨绵绵的日子里,静下心来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翻开第一条“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虽曾阅读过,但细细品读,仍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因材施教,我做到了吗?

       从教二十年,不算年轻的我,总是头疼于每年都会碰到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每每谈起这些学生,也总是一味的抱怨:抱怨学生的智商,抱怨学生的素质,抱怨家长的不配合。从来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每一个孩子对所学的知识都能达标。显而易见,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老师的要求,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甚至有的孩子连最基础的知识都掌握不了,差距越拉越大。对于这样的学生我总是抽时间为他们辅导功课,但收效甚微。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班里的刘晨昊,刘晨昊是一个调皮的男孩,我总是认为调皮的孩子会更聪明一些,但刘晨昊的成绩实在是让我为他着急。于是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为他补习功课,一遍不明白再讲一遍,两遍不行就三遍……但刘晨昊总是当时明白,转身就忘,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为此烦恼,不仅怀疑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能力。

       今天,再次细细品味苏老的这句话,原来很多时候是我自己的一厢情愿,孩子们是有个体差异的,每个人的发展区域是不同的,而我却偏偏要求学生达到统一的要求,同一个高度。这不仅是为自己出了难题,而且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导致很多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因材施教”。如何因材施教?我认为应按学生层次,分别对待,分别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具有针对性。如对观察力薄弱,感性经验储备少的学生,要注意引导他们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对学习粗心大意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作业认真细致;对行动缓慢,反应迟钝的学生,多鼓励他们提高作业速度,勤于思考问题;对思维能力较强,但学习不够勤奋的学生,多给予难度较大的作业,要求他们精益求精;对语言表达无条理,不准确的学生,要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容易分散的学生,要多关注检查督促,随时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学习;对视觉听觉不好的学生,要照顾他们的缺陷,让他们坐到合适的位置;对信心不足,缺乏毅力的学生,多鼓励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信心。 分层教学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让所有学生学有所得,是促进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

       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条建议,放下书本,留给自己的更多的是回味,更加警示了自己:“因材施教”才是教学中制胜的法宝。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中采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实。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搭建成功的平台,鼓励他们,引导他们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才能让每一颗金子都发出璀璨的光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