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中的“人文”,从广义的方向来思考,指的是人类社会中产生的各类社会现象。往大里说是一种社会的精神风貌和道德修养,往小里看就可指人类对于自身精神世界的一种认知和感悟。
人文蕴含着人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见之于人的行为动作及其结果。同时也是人类文明、民族,群体或者个人的一种文化体现。
从狭义来看,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进步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具体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相互重视,相互尊重,关心及爱护。简而言之,人文就是重视人的文化。
我国《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人文,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基因,作为一种朴素的习惯和意识,早已深入人心。古已有之,无论是东西方,还是中外,人文都是人们骨子里的一种意识表达。
而历史的意义就有着更加宽泛的内涵。只有曾经的,已然变为曾经的,才会演变成历史。在历史的进程里,能够见证无数人,无数的人生,还有无数的命运。他们的存在不只是历史上的一个名字,还有那些被史书记载下来的一点一滴,那都是他们用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有血有肉活着的真实印记。
在历史中,我们能够看到无数辛酸苦辣,是快乐,是离别,是生离死别,亦或是爱而不得。古人有的情与爱,现代人会有,古人有的权与欲,现代人也会有。翻阅历史,纵观历史,就如同品百味人生,史书中一幕一幕,人生百态,匆匆而过。
是啊,站在历史的高处,才会发现权欲、金钱和美色,不过是人们最普通的追求,在历史中还有更高的存在,那是一种气节,一种超脱本我的“超我”。
我想这就是探索于人文,追寻于历史的过程中,我的兴趣所在。它们各有各的表达,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风格,也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积淀。
既是探索人文,追寻历史。还是要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我想,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止体现在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当中,当然还潜藏在丰富的饮食文化及巨大的人文魅力当中。
所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想去看世界,再为自己创立一个世界观,旅行和深入了解,就成为了我探索人文,追寻历史的一种方式。
昨天,小桃爸爸群内说得一席话让我印象深刻,感受颇深。
他说:比如要写贫困山区的故事,如果想要写得真实让人信服,你就要找一个贫困地区去采风,了解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再采访几个人了解他们的心态和想法。写古风就需要大量参考史料,做到让人信服。
平时本不怎么留意群消息,当然他说的这些话也不是给我的回复。可当我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就开始定睛仔细的阅读他说的话,开始对自己这些年所追求的东西有了新的想法。也许,对于他来说可能无意间的几句话,结果就给我今天的文章带来了新的思考。
其实,不只是写古风需要采风,需要大量参考史料。像我这样的历史工作者,想要更好的了解人文和历史,也需要尽快的融入到一个地方,融入它的人文当中去感悟,再从细微处去探寻历史的痕迹,最后再找齐我所需要的素材。
每走到一个地方,我都喜欢去老街看看,尽管需要步行,路途还有些遥远,路表有些坑坑洼洼,可依旧阻止不了我想在老街走街串巷的想法和及时行乐的愿景。
走过了珠海的一个小巷子,明知道此路不通,可我还是会钻进去一探究竟。
退出来以后,就发现了一个“名人*故里”。
走过了“学*镜堂”,就会走进去感受感受。
尽管墙面有些历史的苍桑,植物的生长略显随意,似乎常年无人打理的样子,可这也保存下了它最真实的模样。
多数旅客来到北海老街都只是为了旅游凑个热闹,看个风景,再吃点美食。而我来这里就是为了看它的建筑,回顾它的历史,找寻些许它曾经的文化与岁月的痕迹。
北海的珠海路是一条有近二百年历史的老街,始建于1821年,随着各历史时期的不断发展,现已成为长1.44公里,宽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的商业老街。
回顾历史,这里的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主要受19世纪末叶英、法、德等国在北海市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临街墙面部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
这些建筑临街的骑楼部分,既是道路向两侧的扩展又是铺面向外部的延伸,人们行走在骑楼下,既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骑楼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颇有古罗马建筑的风格。
现今的老街,不仅结合了东西方文化,也增添了现代版的商业与艺术气息。不仅保留着历史的痕迹,也有了更深层次的创新。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就是些老房子老建筑,能有什么好看,吃一吃,看一看,就好了。但在我看来,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没有古往就没有今来,岁月总在用它的方式为人们留下些什么?我想这就是历史带给人类最大的贡献和意义。夜游老街,老街虽老,却让我看到了它更具历史感的--美!
今年四月去兰州谈合作,有幸亲自去新疆、甘肃和青海探索体验了大西北的人文和历史。这就与兰州老街,有了一场街头的莫名偶遇。
刚一走进老街,就看到不远处着装古代风的小姐姐们站在颇有历史气息的建筑旁拍照,恰巧看到这一幕,于是就被我咔嚓一下记录了下来。
汉服,是汉文化中的一部分。是以“华夏-汉”的文化思想背景,又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独特汉族风貌的风格,其特点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
虽然,老街的外观还在逐步打造阶段,但是老街内部构造已经逐步趋于成熟。成为了七里河区的网红打卡圣地。不仅是情侣约会拍照的圣地,遛狗溜娃儿也是个不错的排解时光的方式。
老街,竟在这样的设计下有了古色古香的味道,不仅打造出了江南小桥流水之柔情,也带有西北地区的豪放。
自从赵雷那一首《成都》,唱红了“玉林路”,唱火了小酒馆,在小酒馆火了之后,玉林四巷也跟着火了,成为了新的打卡地。
成都的玉林四巷火了,一个藏在小巷里的小文艺范儿也跟着兴盛了起来。来到这里就有一种文艺清新的气息迎面而来,果然,文化凝聚人心。这里不再只是一个新的打卡圣地也成为了成都的文化符号。
在这里可以看到不用风格的手绘墙面图,这是一个老街区翻新而成的成都新特色,这个焕然一新的新气象,使得周边生活着的人们,生活也多了一份情趣。
走到玉林路的尽头,不禁想到人们所期待的已也许不单是那个一到夜晚就开始热闹的小酒馆,还可以驻足欣赏诗情画意的街道,一种从布局到风格都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化创新。
对于人文和历史的认识,两者可以并论学习,文化离不开历史的积淀,历史也离不开文化的创新。边学边游,似乎也成为了这些年,我的一种惯用学习习惯。
“人文”,广义展示的是社会的精神风貌和道德修养。如何来深入感受?我想这就是小桃爸爸所言,一定要融入到环境当中去,才能有所见闻,以及真实的感知,才会有到这自我观点和风格的文字。也只有融入到地方的文化当中去,才会产生新的思考与感悟。狭义,当我们的思考渗透到文化当中,这在细微之处就有历史的体现。所以,人文历史密不可分。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一直都很喜欢这句名言,它出自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董其昌。
让自己所学的,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前者读万卷书固然非常重要,那是通向外面世界的最简洁的方式,也是思维认知的一种进步,但行万里路带来的却是另一种不同的人生体验。每个人对文化和历史的观点不同,关注点也不同,行万里路则能够使人更加直观的去感受书中描述不到的细节点。
学习人文历史也亦是如此。不只是刻板的来学习,阅读、融入、感知、思考,才能更好的沉浸于其中。Athena将运用自己所读过的书,所行过的路,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为大家带来关于中外人文历史的趣味思考与解读。
现在我已成为理事会•同舟学院的一员,在这里不以获得证书、文凭、某种技能为目的,而以”互助,相伴“为宗旨,让大家在这里找到乐趣、归属。
加入的理由:我最喜欢“同舟学院”以“平等”为理念,在这里可以不分所谓“大咖“还是”小白“,每个人的人生都值得被分享。进入学院,你既是同学,也是老师,既可以被帮助,也要去帮助别人,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去发挥自我价值。
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以自己的长处去帮助别人,用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短处。你既能成为我的老师,我也能够成为你的学生。在这里,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我在这里,在同舟学院等着你,期待遇见你,有着有趣的灵魂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