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在微博上看到蘑菇效应这一现象,讲的就是在集团或者员工对待新同事的一种管理方法。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开始被人关注。其实准确地说,它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但也不是一个绝对的褒义词。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自己的“蘑菇”时光,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只要你自己的心态够硬,总是能挣脱出黑暗,长到阳光散播的地方。
1
我其实想说的,并不是职场的‘蘑菇效应’,而是在生活中,在和朋友的交往中,所发生的‘蘑菇效应’。我大学学习的是文科,英语专业,虽说和中文专业相差很大,但它依旧可以帮助我阅读各类型的教材或者书籍。大二系里组织演讲,同宿舍的女生精心准备了演讲稿想让我帮忙参考一下,看是否有需要改动的地方。我细心地听完她的演讲,怎么说,不愧是在学生会里锻炼了一年,很perfect,但是有一处叠声词处理的不好。我提出来之后得到她很大的感激。
但是在第二天晚上的演讲比赛里,我还是听到了那明显的一处缺陷。
她没有采纳我的意见。
后来系里的评委老师点出了这个不足之处,她站在台上很认真地倾听。
晚上回到宿舍之后,她笑着和我说,菜菜你真是很聪明哎,老师都说了那一处叠声词我如果加上了会更好。
可惜你没加。我在心里偷偷回答,然后明着恭喜她演讲得到了名次。
后来有很长时间我都记得这件事,但是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她明明向我请教稿子的不妥之处,但是却不采纳我的意见。
2
前段时间有朋友重新找工作,因为知道我做了人事之后想请我帮忙看一下她的简历。她特地带了U盘过来我房间,我看了她的简历,写的有些杂乱无章,而且个人信息写的有些拥挤。就连个人简历这四个字都被放在文档的页眉处,总而言之,如果我是人事,即使网络简历通过了,面试的时候看到我也会涮下来。我把自己写好的简历复制给她看,一式两张,制成表格的样式,内容简单大方一目了然,然后一一列好简历所需要的特性,和所忌讳的地方。
结果她说,简历是她特意从网上摘抄下来的,不会有问题。并且信誓旦旦地鄙视我列好的简历,说太过于浮夸,不适合实际。
我当时想说,既然你这样,为什么还要问我的意见呢?
后来我说,既然这样,那你去打印看看效果吧。
这件事之后,我想过,为什么我的意见,总是被别人忽略。其实这并不是别人的原因,就像我当年的舍友,她还是很认真地听从了评委的意见,或者是后来我的这位‘简历’朋友,她在我之前咨询了以前的同事,完全听取了她同事的建议改了简历。
3
有时候并不是别人刻意的忽略,而是你留给别人的印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你这个人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取决的就是你对周围的人或事,你对待学习,对待生活的态度。你认真学习努力生活,别人就会认真的对待你。你每天荒废度日,本着过一天少一天的懒散态度,那就不要怪别人看不起你,把你当做隐形人了。
上学的时候,因为我从小自卑又非常想掩饰的性格,每天跟随大流看剧买衣服,去图书馆的日子少之又少。偶尔下课去一次,还是去看小说的。我以为和别人一样,就能真正的和她们一样。一样哈哈大笑,一样以得过且过的态度学习上课,一样每天很晚看手机才休息。
那个演讲的舍友,是系里的学生会骨干,每天早睡早起,在食堂做着兼职,学习认真,在学校最熟悉的地方是自习室。在班级里她是特立独行的,很少看见有人和她结伴而走。我们私下议论着她,却依旧佩服自由讨论课上她的侃侃而谈,她的出口成章。
要想自己的话和想法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就要自身表现出能让别人信服的特性。一个自卑胆怯的人,她的想法即使被鼓足勇气说出口,但得到的往往就是无视。在一个团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或者能自信认真地对待周围,那么别人才会认真对待并且思考你的意见。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总是自动忽略小孩子的意见,即使认真倾听,也是关于一些微乎其微的事情。
其实不只是因为他们是儿童,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阅历不够,他们的内心不够丰富,他们思考的层次不够全面。相对于他们来说,我们的意见就显得更加周全。其实在大人的世界里,也是存在同样的道理的。成长为他们中间的“巨人”,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理和精神上的。高出足够的高度足以让别人仰视,你的意见,才会被别人考虑或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