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的光辉并不能代表个人的光芒,只有一层层剥离了外在附加的光辉后,能够留存的东西,才是你本自身拥有的真实。
任职在一家不大不小的公众号平台做编辑的时候,自己的文章能够有过百过千甚至过万的点击率,而当同样风格的文章发在自己的公众号平台的时候,那两位数甚至是一位数字的点击率,却是把自己满满的信心打击的七零八碎。
这说明什么?
生活在雾霾重重的环境里,人们习惯性的选择视而不见,选择看不清外界,选择看不清自己。
有一个很牛的朋友也是如此,在某知名媒体做后期工作的时候,如鱼得水的他入对了行,遇对了贵人,做了几年的后期工作,周围的人一直对他都很尊重,甚至有点尊重过头个人崇拜的嫌疑,人嘛,难免有一颗充满“向心力”的心。
当他打算离开媒体,独立门户做点自己的事业时,有求于那些曾经尊重、崇拜自己的人的时候,却看到了另一幅面孔,他也很受打击,他也很迷惑,一度以为是自己的“本事”征服了周遭的人,其实只是自己的所在的平台与职务,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光辉而已,显而易见,平台的光辉大于且不等于自身的光芒。
几年后,朋友的小公司风生水起,逐渐有了大公司的实力与规模,另他诧异的事情发生了,有些曾经的媒体“朋友”开始主动约他喝茶聊天了……
在朋友处于低谷期的时候,需要朋友帮助的时候,那些跑的远远的人,至今另他记忆犹新,且无法释怀。
混迹在同一个圈子里,圈子也就那么大,如果你没有准备好做一个圈外人,最好留一点后路给自己,为了明日好想见,为了不至于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成不好意思。
什么样的人算是朋友?
看着身边所有的人,衡量着自己还有联系的同学或朋友,我不知道在她们或他们的通讯中,我占据着什么样的位置,拉黑、删除或是屏蔽朋友圈的朋友还能不能称得上朋友?长时间不联系的朋友就不算朋友了?难道只有每天都联系的人才算朋友?
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我喜欢求助于度娘,百度百科永远会以中立的态度为人们答疑解惑:
“朋友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双方都认可的认知模式联系在一起的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的相互尊重、相互分享美好事物、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自觉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的人及其持久的关系,其最高境界是知己。”
醒目的“特定条件”四个字,让人豁然开朗,原来,即便是朋友,也需要特定条件,这就难怪会有很多人,在你的生活中,走着走着就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