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阅读《突破瓶颈--基于“关键教育事件”的教师教育》,并且整理笔记。我对这本书的兴趣,源自它的题目--突破瓶颈。我感觉自己在教学中一直在突破瓶颈。开始工作时,我不会管理班级,是瓶颈。家校合作,我得不到家长的认可,是瓶颈;语文排名靠后,是瓶颈;来到小学后,讲公开课,是瓶颈;课题结题,思路乱,是瓶颈;语文教学,没有体系,是瓶颈;文章写作,投稿不多,发表有限,是瓶颈。我一直在研究这些问题,多数已经有了答案,没有找到对策的我也正在立项思考。是哪些关键性的事件,让我决定开始研究呢?我想读这本书,给自己一个答案。
序言中,编者陈晞,介绍了教育事件的写作版块。写作时,可以先写事件是什么,然后思考关键在哪里,接着想可以怎么做,最后思考何以这么做。使用这个模板,整理一则自己认为比较关键的事件。
一、事件是什么?
一年级,教学生学习声调: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请学生读a的四个声调,同学们读得很顺利。轮到小鲁同学了,他看见这4个声调,一脸严肃,非常仔细地研究它们的发音方法。我让他读3声,这位同学严肃地看着黑板上的a,这架势让我感觉他看见的不是一个带声调的声母,而是正在迎接一个角度刁钻、高速飞来的乒乓球,他目视黑板,双手握拳,拼命地协调自己的身体。当他开始念,a的三声的时候,直立的身体,开始从膝盖的位置微微弯曲,整个人不一会儿就矮了一头。待a的3声到了拐弯的时候,身体再慢慢站直。等到完全读完的时候,他恢复了轻松的姿势,手中的拳已经放下。下午上课时,我让他再读其他3个声调。一声平,伴随着嘴里发出的一声,他目视前方,将自己的脖子狠狠地伸到了前方。二声扬,他先拉长了自己的脖子,然后才开始发音。为了配合这次发音,他竟然抬高了自己的脚后跟,只有脚尖着地。四声降,读四声时,他抬起的脚跟狠狠地落在了地上。
二、关键在哪里?
读二声,需要仰头。读三声,需要弯曲膝盖。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有点搞笑,后来我想明白了,这位同学没有掌握发音的技巧,他需要借助身体,来寻找发音的感觉。
三、可以怎样做?
让学生准确掌握发音技巧,其实方法还是很多的。比如,老师示范,让学生跟读。学生观看四个声调的图片,借助图片理解技巧。还可以教学生用手势来引导发音,学生不管读几声,都可以用手掌的平、扬、拐弯,降,来进行调整,这样比仰头和弯腿要轻松得多。
四、何以这么做?
首先,老师一定要认真观察学生,通过行为,找准问题。学生的思维起点,是老师的授课起点。学生遇到的困难,是老师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解答疑难,这是老师的基本工作。
其次,要找准原因,反思教学。老师在课堂上讲过了,学生没有掌握。是老师没讲明白,还是学生没认真听。这个地方需要认真研究,如果是老师没讲明白,那就是教育设计的问题。如果是学生没有认真听,那就是课堂纪律的问题。找准关键原因,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
虽然不知道这个“关键事件”写得是否合格,但是经过整理这个故事,我开始明白为什么作者认为,使用“关键事件”的教研是有载体的教研,聚焦的教研了。下面的时间,我会继续阅读这本书,学习作者的思想,也整理自己的“关键教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