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故事「我一歲的時候母親就不在了。父親找了後媽,我從小跟年邁的爺爺一起生活。父母無行中對我的傷害,我至今記憶猶新,其實我真的希望不要記住這些。比如我上學那會兒,家庭條件不好,我從背後得知爸媽打算不讓我讀書,因為我們有四姐妹,等等。這樣的事我都記得清楚。
我的苦惱是,現在我非常想跟他們建立親密關係,平時可以經常打電話給他們,但心裡面又很抗拒,覺得非常假,包括他們現在對我的好,也覺得很假。
現在我非常少跟他們打電話,但在經濟允許的條件下,我會給他們買東西,每年生日的時候都會給他們寄衣服回去。昨天我小妹在群里說,她放假回家裡,沒吃好一頓飯。我媽就非常愧疚地說:「實在沒辦法啊!外面事務忙,沒能在家裡做飯給你吃。」我爸媽現在是搞婚慶的,有時候出去兩天都不能回來。我看了她們的對話,覺得特別矯情。記得我上高中那會兒,我帶一同學來家裡吃飯(之前從來都沒帶過,那是第一次)。我媽在那兒閒著,也沒幫我做飯,還是我自己做的。那時候就覺得沒面子,好像不歡迎我那同學似的。
我現在不會恨他們,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孝順他們,就是心裡抗拒跟他們親密。如何能做到平時可以經常給他們打電話而不排斥、不會無話可說?
我打心底羨慕那些跟父母關係親密的人。」
原生家庭是怎樣的土壤決定了孩子未來走路的方向,去到什麼位置,都決定了孩子的未來。不要期望孩子被種植在盆景里能有一天自然變成參天大樹,這是不符合生命成長的自然邏輯,違背了自然法則。
親愛的父母只有給了孩子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才可能還孩子一個明亮的未來!
林彩:一個熱愛生活,用生命感染生命綻放的精緻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