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有效使用脑力进入深度工作

捕获.PNG

前言:这是一篇7500多字的文章,但我还是推荐你能够读完,因为这是我个人对美国知名作家卡尔纽波特年度力作、雄踞畅销书排行榜的新书《深度工作》的全面解读,为此耗费了多日的心血。虽然水平有限,但通过10分钟的阅读,相信也可以让你了解一部杰出作品的框架和脉络。就算你读过这本书,也可以对我的观点进行批判或者互相沟通。

什么是深度工作,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和尚问一位得道高僧在得道之前做什么,高僧曰:挑水砍柴;又问在得道之后做什么,老和尚曰:挑水砍柴。小和尚失望的说:那没有什么区别啊?高僧说:那可不一样,以前的时候我挑水的时候总想着砍柴,砍柴的时候总想着挑水;而现在我砍柴的时候就想着砍柴,挑水的时候就想着挑水。

时间碎片化,知识碎片化,学习碎片化,似乎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随之而来的却是浮躁的情绪,我们的注意力很难再被集中起来,深度工作似乎变得越来越难,《深度工作》一书应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的。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部分,从价值、少见和意义三个角度告诉你为什么我们要去讲深度工作,如果你觉得深度工作的理由是显而易见的且是可以随时随地就能达到的一种状态,那么就应该好好了解一下这部分。
第二部分是告诉你怎么去深度工作,从工作要深入、拥抱无聊、远离社交媒体以及摒弃浮浅四个准则共计18个策略告诉你应该怎么去做。
下图是我根据个人的理解画的思维导图,仅供参考。

深度工作11.png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深度工作

1、 深度工作是有价值的

在新经济形势下,有三种人将获得特别优势,能够利用智能工具把复杂工作做得漂亮的人,所在行业中最优秀的人,以及有资本的人。

如果你没有庞大的资本,那么想要成为人生赢家,两大核心能力是关键: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或者是在工作质量与速度方面都能达到经营层次的能力,这都依赖进行深度工作的能力。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经常会谈到“刻意练习”的一个概念,其核心要素之一就是把注意力全情投入到某个你希望提升的技能或想要掌握的理念上。深度工作的价值在于,你能通过专注于一件事情的处理,学习到比较困难和复杂的技术,成为行业的精英。
当然也有例外,并不是所有的工作属性或者人群都需要这种深度工作的能力,例如你是一名公司首席执行官,那么及时的获取外部信息,做出决策判断才是最重要的。

2、 深度工作是少见的

我们鼓励员工到开放区域工作,因为我们相信意外发现,而且员工互相协作有助于产生新想法。开放空间理念的公司在硅谷已经形成一种风气或者说是文化。

开放空间,即时通讯,社交媒体,很多类似的其他理念在商业世界中的重要程度比深度工作要高,但这种工作理念同时也在大幅度降低人们深度工作的能力;因为在这样的状态下,想保持一大块独立的时间不被打扰似乎已经很难。
随着协作的更加复杂,衡量个人在团队中的贡献值越来越难,于是忙碌代表生产力就成了必然的事情,雅虎的新任总裁甚至传达了这样的信号:“如果你看起来没有忙碌,我就认为你的产出不高。”所以邮件有没有及时回复,任务有没有按时处理,经常成为判断你工作是否饱满的重要标准。另一方面对个人来讲,随时回复邮件,处理即时信息,也是当下最为简单易行且不会出错的行为方式,虽然这意味着随时被打扰很难进入深度工作状态。
我们对互联网的依赖几乎已经到达了顶礼膜拜的程度,在以网络为中心的技术垄断时代,分散精力同时进行多线程的工作已经成为必备的一种能力。

3、 深度工作是有意义的

“我用手工锤击100次才能完成的工作,大型锻造机一下就能完成。但这么做与我的目标相悖,我要让自己所有的作品都留下双手工作的痕迹。”一位铸剑师如是说。

工匠精神,也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之一。就如这位执着的手工艺人,这100多次敲击中,如果有一次打偏或者用力不当,便会使前面数十小时的工作付之一炬,这就需要注意力高度的集中,深度的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即使是从神经学、心理学以及哲学的角度来分析,深度工作仍然是有意义的。
从神经学角度来讲,失去关注点时,头脑就不会想着生活中好的事情,而是纠结于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而能够经常深度工作的人将使你对工作和生活的意义与满意度大幅提升。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无所事事的一天也容易让你觉得非常疲惫,反而是深度的工作可以让你的心流产生喜悦。
从哲学角度来讲,不管你是工人、作家、营销人员,你的工作就是一门手艺,如果你能精心打磨自己的本领,就有可能在日常职业生活中创造意义。庖丁解牛的故事大家已经都很熟悉了,即使是屠夫的工作,也能达到“道”的境界。

第二部分:如何深度工作

只有明白深度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深度工作面临的问题,才能坚定自己采用深度工作的方式,找到正确的通往深度工作的道路。

1、 工作要深入

我们身处令人分心的开放办公室内,收件箱无法忽略,会议不断,微信经常发出提示声。在这种环境下,同事更希望你能够尽快回复他们刚发出的电子邮件,而不是说怎样才能产生更好的成果。

正如前面的分析,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已经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也不是一件轻易就能够做到的事情。
其实培养深度工作的习惯,关键在于在工作生活中加入特别设计的惯例和固定程序,使得进入高度专注状态消耗的意志力最小化。下面的6个策略告诉你如何深入去工作,但是具体哪些适用于你,要根据你的需要去选择和组合。

策略1:选择你的深度哲学

有很多方法可以将深度工作融入到你的日常生活中,前提是在你工作的时候能够暂时的外部影响隔绝开。切断和外界的一切联系的禁欲主义哲学,或是每年能够拿出几个月或者几个周的时间切断外界的一切联系双峰哲学,并不适合我们普通的上班族。而随时可以进行深度工作切换的新闻记者哲学,更需要有计划的培养和刻意的训练。
所以适合我们普通人的选择也就只剩下节奏哲学这么一种,也就是说刻意的创造出一种节奏,让你不用投入精力便可以决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时需要进入深度工作状态。这种方法需要在日程安排上通过雷打不动的惯例进行支撑,确保能够定期完成一定的工作。那么这种惯例怎么形成呢?

策略2:培养你的习惯

早上开车去上班的时候,打开车门,插入钥匙,点火,松手刹,挂档,踩油门,然后出发。对于一个老司机来说,你在做系列动作的同时,不会去考虑当时教练是怎么教你的,或者是汽车使用说明书上是怎么要求的,所有这一切只是一套下意识的动作,因为这套程序已经深深地固化在你的头脑里了。
习惯化的动作可以把过渡到深度工作状态的阻力压缩到最小,使你能够在浮浅工作和深度工作之间更轻松的切换并且保持较长的时间。
习惯的养成包括固定你的办公场所和每次持续的时间,工作开始之后的步骤,工作环境支持你工作相关工具的摆放等等,一旦你培养了正确的习惯,影响将极为深远。

策略3:大手笔的投入

哈利波特的作者在写系列作品最后一部的时候,把其办公地点放在了离家很近的高级宾馆豪华套房里,每天近千美元的房费投入以及换来的安静环境,让其更有效地投入至深度工作中。其实很多小伙伴也参与过类似的团队,在攻克某个大的专题项目时,团队负责人有时候也会把大家拉到一个封闭的度假村之类的办公场所中进行。
有压力,有动力,这种大手笔的投入和带来的环境改变,可以让人们产生认真致力于手头任务的心理。

策略4:适当的协同

在硅谷很多开放的办公场所里,也会同时存在着一些独立的隔间,其并不属于某一个人,但如果你的工作需要沉下心来去思考且不愿意被打断,这里就为你提供了一个避风港。
纷扰之事是深度工作的大敌,但在深度工作的时候,恰当时机的协作也可以转换思路推动你的成果提高一个档次。
深度工作的作者还是觉得,不要过分的去追求这种交流或者偶遇,以免破坏深度工作的状态,却又不要刻意回避协作。

策略5:强有力的执行

我们已经选择了深度工作的哲学,培养了深度工作的习惯,甚至有了投入,那下一步应该怎么具体去执行?
首先关注点要放在极端重要的事情上去,你想要做的事情越多,完成的事情反而就会越少。
在关键事项确定后,还需要抓住引领性的指标,看你的深度工作是否在专注于最重要的指标。
然后准备一个醒目的计分板,把你的成果和达成的目标写在板上,这个计分板可以制造出一种竞争氛围,驱动大家专注于这些指标,减少被其他事项吸引的频次。
最后当然是定期的反馈和问责,看看自己的目标是否已经实现,如何去改进。

策略6:适当的安逸

安逸的时光有助于提升你的洞察力,当你纠结某一件事情无法做决定时,暂时抛开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经常你的潜意识就会告诉你答案。意识思维就像家庭电脑,有事先写好的程序,输入信息后就会给你设定好的答案,而无意识思维就像谷歌的数据中心,通过算法从无规律可循的信息中筛选,找到出人意料的解决方案。只有在安逸的时候,你的无意识思维才能更好地运转。
安逸的时光也有助于补充深度工作所需要的能量,高度工作之后的注意力是容易下降的,但活动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得到复原。所以在固定时间的工作之后,有一个愉快的咖啡时光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深度工作指的并不是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的那种,而是需要有效的劳逸结合。即使是像本书作者有成就和高产的作家,也可以在5点之后下班,在周末去度假。
这当然是深度工作带来的好处,而这不正是我们想拥有的生活么!

2、 拥抱无聊

我们已经很难忍受生活中的无聊时光,比如说排队或者是等待朋友,最常见的动作就是拿出手机,社交媒体,网页新闻,小游戏,总有一件事情能够打发时间。我们的碎片时间已经被互联网填得满满的。

但这些习惯性的动作,已经让你大脑的功能被重新编排,使得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变得越来越脆弱,也使得深度工作变成一项需要专门训练的技能。
怎么去对待那些无聊的时光?下面4个策略可以使你从心智因不断分心而受损、不懂专注的状态,变得能够向激光一样专注。

策略1:不要不断分心,而要不断专注

与其偶尔从不断分心中拿出一段时间进行专注工作(当然这种切换是很难的),倒不如从专注工作中规划出来一定的分心时间。
即使你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使用网络和快速的回复电子邮件,这个策略也适用,如果你的职责需要你的邮件在半个小时内响应,那你就把20分钟作为一个时间间隔,在这20分钟里不被打扰,不去看邮件。
是不是很类似现在我们很流行的那种番茄工作法之类的工具?
其实不仅仅是需要在计划内时间屏蔽网络,即使在计划外也应该对网络的使用做出规划,下次排队的时候和你身边的朋友交谈,看看街边的风景,或许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体验。

策略2:高强度的工作体验

激发自己的潜能,从设定超过自己能力的目标开始。
你可以找出一项优先度很高的工作,估算其大致的时间,给自己规定一个少于估算时间的截止时间,然后去挑战自己的这个目标。
个人有个很深刻的感受,如果我规定自己做20个俯卧撑,那么在做第18个左右的时候就会感觉达到极限,几乎咬牙才能完成最后两个;但如果把这个规定调整为25个,这种极限的体验会在第23个左右出现。
所以定一个高的目标,随着这种高强度工作的不断体验,相信你对专注的理解也会改变。

策略3:有成果的冥想

在身体劳作而心智空闲的时候,如跑步或者爬山,可以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定义明确的专业难题上,在这过程中你的注意力可能会分散,但你需要不断的再把其再拉回当前问题的思考上来。
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很难,因为总会不断的分心,或者在这个难题已解的部分在你的脑海里不断的打转。
比如有时候我想写一篇文章,但只想好了开头几句,那么这几句话就会在我的脑海里盘桓几十次上百次。
所以这种冥想也是需要刻意进行训练的,也许在你休闲的时候多做一些就能有效果。

策略4:记忆力训练

刻意练习一书让我印象深刻,其开头的部分内容就是关于记忆力训练的,一个普通的试验者通过一系列定制的练习,可以记住上百位的一串数字,而记忆力训练带来的意外收获就是个人专注能力的提高,只有专注才有可能记住这么复杂的内容。
网上记忆力训练的工作很多,其实是可以用来进行参考的。

3、 远离社交媒体

如果你在某个应用上阅读文章,页面旁边或者底部的链接会吸引你接着进行下去;这些应用的共同特点就是使用精心雕琢的标题和容易理解的内容,辅助以科学的算法,最大程度的吸引你的眼球,并让你沉迷其中忘却了时间的流失。

远离社交媒体,远离互联网,乍看上去这是要与时代作对!
尽管互联网以及各类社交媒体作为一种工具平台,其本身的意义已经远大于设计的初衷,并且引发了各种生产关系的重组和剧变。不过这仍然改变不了其是一种工具的本质,我们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互联网本身,而是要通过互联网让生活和工作变得更容易更美好。
既然是工具,那就需要考虑工具选择的标准、对工具的依赖程度以及工具带来的收益等。
就拿互联网本身来说,经常是我们使用的工具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任何你觉得可能对你工作有帮助的工具你都会拿来使用,却常常不去考虑使用工具而产生的背后其他成本。
远离社交媒体,不是与时代作对,而是要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你的网络工具,掌握与这些工具之间的关系,重新掌控自己的时间与注意力。如何做到,主要有3种策略。

策略1:在你的网络使用习惯中采用关键少数法则

首先你要明确个人职业和私人生活中主要的高层次目标,就比如玩游戏肯定不是生活的目标,但通过游戏让生活变得更有趣才是。
确定目标之后,再找出实现每一个目标而需要的两到三个重要活动。比如我想成为一个网络写手,那么“定期阅读并理解写作的技巧”应该是一项比较好的活动。
目标和活动确定了,接下来就要进行决断:只有你认为一种工具会带来实质的积极影响并且这些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后,才继续使用这种工具。
我的很多朋友,在公众号平台,微博,简书,网易,豆瓣,分答……这些平台都有账号,正所谓遍地开花或者说是全网营销。其实我有点怀疑,在不同的应用中来回切换,精力和时间都被大量耗费了,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
而我知道的很多有影响力的成功人士,靠的并不是工具多平台多,而是其本身就有很高的水平,所以不管是论坛、微博还是公众号时代,都能成为最成功的那些。
所以,选择你最关键的网络工具,摒弃那些不痛不痒的,将注意力转移到你的目标本身吧!

策略2:戒掉社交媒体

人的大多数物件并不是生活必需的,罗振宇在今年的跨年演讲上还说,提高个人生活的幸福度,可以从收拾家、扔东西开始。
我们的网络工具也一样,大部分社交媒体或者是网络工具是可以戒掉的,选择一两个对你来说价值最高的。
对于你的众多网络工具来说,问一下自己在过去的时间里其给你带来了什么,如果你接下来的一个月不登陆了会有什么影响。如果你发现你的消失并没有引起一点的涟漪,并且接下来你也没有其他的策略要升级为一个网红,那么就可以考虑是否真的需要保留着。

策略3:不要用网络来消遣

正如上面 “准则2拥抱无聊”章节中所讲到的,利用网络时间来消遣,正在逐步降低你抵抗分心事务的能力,使你在试图深度工作的时候更难集中注意力。
这些让人上瘾的应用,只有在你大脑真空状态的时候才活跃,如果你没有明确的任务安排,这些应用就是最具诱惑力的选择。
安排一些更有意义的活动来代替网络消遣吧,可以是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出去锻炼身体,甚至是约朋友出来喝一杯茶,切实的去体验何为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

4、 摒弃浮浅

很少有人能做到一天工作8个小时。在充斥着各种会议、干扰、网络浏览、办公室政治以及私人事务的一个普通工作日里,能够专心工作几个小时已经很幸运了。

如果你的时间都被工作所占满,似乎成了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那么试着离开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占用你时间和注意力的工作往往并不像你原本想象的那么重要,尤其是占大多数的浮浅工作。
但换个角度考虑,你不可能把你的全部时间都投入到深度工作中去,一方面人的精力是有上限的,达到这个上限之后效果就会下降;另一方面很多浮浅工作也是必要的,你可以不立刻回复邮件,但不可能永远不回复邮件。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目标不是将浮浅工作消除,而是需要减少浮浅工作的份量和影响这里有5个策略可以帮助你达到这个目的。

策略1:做好每天的工作计划

我们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是浑浑噩噩的,并没有考虑好怎么去度过。没有计划,就难免被各类临时性的浮浅工作占满,如果我们在每个时间段里计划点什么,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挡分心的影响。
计划是可以改变的,一些特别重要的临时会议,或者是突发的灵感,都可以让你被动或者主动地改变计划,但这都不重要,因为计划的核心不在于控制,而在于考虑周到。

策略2:定量分析每项工作的深度

具体执行中哪些工作属于要深度开展的,哪些属于停留在表面的,也要进行一些分析。
处理一个邮件本身或许是浮浅工作,但如果是领导在邮件中指示的是要做一份精确地财务报表,那可是一点也马虎不得的。
提前对每项任务进行分析和度量,就可以在开展中确定如何安排优先级,应该投入多少精力了。把你最需要深度工作的内容放在日常意外访客最少的时间段,是个不错的选择。

策略3:留出浮浅工作的预算

你的工作通常应该有多少被投入到浮浅工作中?
对大多数人来说的答案是30%~50%。超过这个上限,由于一直停在简单表面的工作上,可能会很难停顿下来切换到深度工作中;而低于这个下线,你的老板就可能觉得你是在偷懒,或者不合群。
所以有时候你要学会拒绝一些事情,简化一些事情,即使是这可能让你的同事或者上司暂时性的不适应。但人们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他们很快就会适应一个略有点苛刻的你,并且由于你的时间有效利用,产出价值更高,人们会加固这一对你的良好印象!

策略4:下班之前结束工作

给自己一个坚定地目标,在某个固定的时间之后不再工作,然后在工作的过程中寻找提高产出的策略以达成目标。还记得准则2中“策略2:高强度的工作体验”的例子么?有了这么一个似乎不太可能的目标,会极大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深度。
当然这需要本章上述三个策略的密切配合,做好计划,分析工作深度,留出浮浅工作的预算,然后把时间集中在深度工作上。

策略5:变得不容易被联系上

如果你总是第一时间回复别人的邮件,突然你回复的没有那么及时了,别人就会觉得你出了问题;如果你总是可以停顿下来去帮助别人,突然你要先完成自己棘手的事情,别人就会觉得你变得不厚道了。
诸如此类,所以你的工作总是被打断,效率总是很低,虽然人缘不错,但职业生涯总是没有起色,比不上那些看上去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人。
可以从现在开始试着改变一下,让自己不那么好说话,不那么容易被联系上。
不过如果试图联系你的是你老板,那么你可要考虑清楚另当别论了!

狗尾续貂

在人们的职业生涯中,起作用的常常不仅仅是工作本身。
高质量完成代码编制、按时下班的优秀程序员,与水平一般、自己挖了很多坑然后加班加点修改缺陷的普通程序员相比,常常后者更容易在职场中被肯定。
所以生活与工作本来就是一项很复杂的事情,并不是说你学会了深度工作或者什么别的方法就可以畅行无阻了。
但每一个优秀的想法或者是方法总会给你的工作和生活带来风向标,让你的套路越来越有章可循。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39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2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916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9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30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1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34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54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02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3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90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21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7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8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82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