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作者闫学)

如果生命可以重来,如果可以重新选择,如果不是命运的偶然安排,如果我能突破现实的种种局限,如果有人问我你是否还会当老师,如果我的回答必须是诚实的,那么我会给出很多答案,但其中必定有一个答案是我还会选择当老师。


教育是如何作为一种信仰,融入一个人生命的,做教师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当一个教师能够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发现生活的美,感受世界的永恒,这样的教师就是真正的教师,也是最优秀的教师。


教师的智慧不是堵塞道路,而是开拓道路,照亮一条知识路。给学生提供一条线索,让孩子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课堂教学有两项教育任务,一是传授一定的知识,二是启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纪伯伦在谈到教学这一问题时说,倘若他真有智慧,他不会令你踏进他的智慧之堂,而是领你去你的心智的门口。


教学素养这一重要品质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直接触及学生的理智和心灵,真正具有这种宝贵品质的教师,他的讲课就像在跟学生进行议论,他不是拿真理来进行说教,而是跟青少年一起谈心。他向学生提出问题,心他们一起进行思考。


没有理智和心灵的撞击,教师的教学就变成知识的灌输,变成了教师在拿真理进行说教,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成了没有判断能力的对知识与真理的仰视者和膜拜者。


经验证明,当学生没有意识到你在教育他,你在教给他某种知识,这样的教育教学往往会取得最好的效果,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技巧的最高体现。


线相信书籍的力量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条,也是他写给教师的教育遗嘱中郑重提到的一点。


每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向学生打开通往知识世界的窗户,同时他更是在表现自我。


优秀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不仅是知识能力,手段与策略,更是这些东西背后蕴含的精神财富。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也应该意识到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展现的是自我的智慧与精神。因此,我们每时每刻都应该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最终把这完全属于自我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


对我触动最大的两章:

1.让学生喜爱你的学科

让孩子爱上自己的学科,在这个学科领域内获得智慧与创造带来的快乐,这是作为教师的成功,也是教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每一个优秀教师都非常关注学生是否喜欢自己的学科,并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自己的学科,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追求。


怎样才能使学生找到自己喜爱的那门学科呢?

当发现孩子在某一领域发生兴趣,哪怕是一丝兴趣的萌芽,哪怕是一星微弱的火苗,教师也像对待珍宝一样对待这一丝萌芽,这一星火苗我为这就是孩子发展智慧的希望。


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扪心自问,有多少学生喜爱我的学科,我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我的学科?


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大家会发现,我在课堂上很少生气发火,其实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不希望因为我的情绪影响学生对这一门学科的学习,不想以恐吓命令这样的教师权威身份的压制约束他们学习,想方设法希望他们对数学这门学科本身感兴趣。为了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我会在备课的时候研一些知识,通过简单有趣的数学故事或生活常识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比如我创造了:天平法,团结原则等等,希望学生能发现数学学科的有趣之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有点效果的,比如我们班有位同学数学成绩比较好,他的家长联系我说,孩子只喜欢数学,希望我跟他聊一聊,做做思想工作,让他能在其他学科上也多下下功夫。得到这个信息,首先我很开心,开心他喜欢数学这门学科。我跟孩子也聊过,希望他能全面发展,但我同样我也知道简单的说教是难以改变他对一个学科的兴趣的。


2.发掘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

书中提到某一个线为公平起见,把各校初测年级成绩处于后十名的学生不计入统计范围,这样教师可以集中精力抓成绩,处于中上等的学生,不但升学率提高,还给教师减轻了负担,也减少了一些可能会出现的怨言。而且,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成绩很差的学生,也因此获得了解放。反正他们考学没有任何希望,不如师生双方都放彼此一马算了。究竟是水负予了我们这样的权利,可以对那些成绩差的学生说一声,放弃那些获得了解放的被遗弃的学生,他们又会会一种样的心态离开校园,走上今后的生活道路,教育的公平,如果不是建立在每一个人都有权解接受应有的教育,实自深的潜能得到发展,为他今后的生活缔造幸福的基础上,那么这些教育就失去了公平的实质。

多年来,我们看重的始终是大多数,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围绕的也是大多数。我们把人完全看成了抽象的人,普遍的人却没有看到人,应该是具体的人,是一个个有着独特的个性的复杂的综合体。

这些分数低于年级最后十名的孩子,真的就找不到一条发展自身潜能的途径了吗?他们不被肯定与被肯定,难道只有分数这一个评价角度吗?

布姆林斯基提出了和谐教育的概念,其核心就是培养和谐的人。他认为,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

霍姆林斯基强调的是人的自我,也就是具体的人,这个具体的人在内在本质,世界观,信念,意志,性格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中各不相同。他反对把学生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认为分数只是精人精神生活的一个领域,不能因为这个领域失败了就否定人精神生活中其他更多的那些领域。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心与人的尊严。

当他觉得力量的付出是那样密不可分的,体现了他的自尊感,那么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继续下去的力量与愿望往往是惊人的。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班的一个孩子,他不认识几个字,甚至自己的名字都能写错,数学更是20以内的加减法,对他来说都是困难的。教学调研抽测,他是被刷下去的,但作为教师,我们一个都不能放弃。虽然三年级的知识对他来说有点难,但作为教师,我们都要发掘孩子内心的财富,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也会为他单独布置一些任务,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我会单独给他准备一年级的数学练习题,他非常的积极,有时我太忙的时候会忘记,他会追着问我要作业,当我把作业给他的时候,他会非常的开心,嘴角能上扬好久。有不会的题,第二天还会主动问我。偷偷告诉我,他最喜欢上数学课,所以哪怕他成绩不好,我依然觉得他很棒,他在自己的基础上在进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