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说只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但由于从事着千家万户都离不了的教育事业,找他的人还真不少。有找他咨询孩子教育问题的,有请他高考志愿填报的,让他帮忙给孩子辅导的……再加上他生就热心肠,别人一说,他便鼎力相助。为此他不知多说了多少话,耗费了多少时间,但看到学生的进步,家长的笑颜,他便感到莫大的安慰。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大多数人都是懂得感恩的,于是麻烦了别人之后,总想着如何去回报人家,绞尽脑汁权衡利弊后,饭局往往成了人们的首选,毕竟吃文化在中国最盛行,在饭局上酒桌间最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顺理成章地,他接受的邀请也不少,但由于业余时间少,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时会亮起红灯,他多半会找恰当的理由推辞。可对方却以为他不好意思,于是三番五次,五次三番地诚恳邀请。盛情难却,他怕拂了人家一番好意,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听到他接受邀请的话,家长喜滋滋的,赶紧放下手头的活,斟酌吃饭的档次,寻找合适的饭店,提前预定。然后寻思找酒量过关的铁哥们作陪,随后按约定的时间早早恭候。
他呢,也要做一番准备。先找人调好课,再跟值班领导请好假,然后把班委叫出细致耐心地交待相关注意事项,嘱托他们做好督促工作,最后向家人告知一声,才战战兢兢地奔赴饭局,因为他知道等待他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
到饭场后,他要和邀请者嘘寒问暖,还要和陪酒者拉近距离。一番交流过后,饭菜上齐,菜还没吃几口就先来个开场白,端起酒杯先走一个,然后邀请者敬一个,陪酒者敬一杯,不知不觉就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本就熬的体力不支的他,经不住几个人的劝,酒像白开水一样一杯一杯往肚里灌,直到神志不清,邀请者才认为尽到了诚意,才肯放他一马,最后又亲自把他送回家方才满意离开。
而他回家却要闹腾一番,家人多次劝说让他休息,换来的是他的呵斥,不理。他还找事,闹得鸡犬不宁,人人心中不舒服,他才罢休。他自己到卫生间吐个够才肯上床休息。喝酒后鼾声如雷,搅得一家人睡不着,但想到他的不容易就忍着。结果第二天全家人都变成熊猫眼,他呢却吃什么吐什么,还要强撑着去上课。
虽然再难受,但下次有人请他帮忙,他照答应不误。事后人家请他出去坐坐他还得去,毕竟他要在社会中生存,总不能与社会隔绝吧,心中的苦也只有他自己去品尝了。因为他知道这就叫社会,身在其中,谁都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