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讲,春秋战国时期算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规模动乱的时期,而我们所谓的“春秋战国”其实还可以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两个时期的主要区别:一是对于周天子的态度;二便则是表现在战争的规模上。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表面上还是很尊重周天子的,但是此时的周天子也仅仅只是象征性的存在,发生战争也仅仅只是小规模的,而战国时期所谓的周天子的名号就已经被全部摘除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也是愈演愈烈,规模空前;
其中两段时期的分水岭主要是赵、魏、韩三家瓜分晋国。
说起晋国,它是众所周知的强国,中原的地区的老霸主,也是在霸主位子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国家。在鼎盛时期即便是曾经强悍无比的齐国都不敢小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内部却存在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这也就导致了晋国最终被一分为三。赵、魏、韩三国是晋国被瓜分之后的国家,可即便是被分成了三个国家,但是之后的霸主依然是其中的一个国家,魏国在战国初期坐上了霸主的位置。
其他两国也各有长处,赵国活跃在战国末期,其强悍之处足以与秦国相抗衡。即便是韩国也有自己的长处,韩国的兵器是战国时期诸国公认的,而且赵魏韩三国还是战国末期的“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的位子一共就有七个,就有三个国家是晋国分出来的,可见曾经的晋国是多么的强大。从而也就有了许多关于晋国与秦国之间的假设。比如:如果晋国在战国末期还存在,那么也就不会有秦国什么事了!
晋国如此之强,或许我们会有一个疑惑,那就是晋国最后一位国君最后跑哪去了?
晋国被瓜分的最主要原因是晋国太像曾经的周朝了,老旧的制度最终导致晋国“卿族势力过大,公族势力过小”,这就为晋国最后被瓜分埋下了隐患,而亲手埋下这颗炸毁晋王室的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晋献公。
晋献公为了让自己和骊姬生的儿子继承王位,不惜想出千方百计也要将申生与重耳两人置于死地,最终导致申生自杀,重耳一直流落在外。
晋国的动乱持续了长达20年之久,直到秦穆公将重耳扶持到晋国的王位之上,才使得晋国的动乱得以平息。在重耳执政期间,晋国想吃了化肥的农作物,一路平步青云,使得晋国发展到与齐国齐马并驾的地位。
晋国自晋文公以来,中原霸主的地位基本上都是由晋国一家霸占。在这一时期即便是同时期的秦国与齐国也是无法动摇的,最终齐国不得不避而远之,而秦国也只得和楚国结盟长达三百年之久。
春秋末期,中原地区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副礼崩乐坏的景象,晋国的内部也是如此六卿的势力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之后晋国内部的智氏、韩氏、赵氏和魏氏的势力逐渐崛起,其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就是智氏。
这也就导致晋国内部日益激烈的内部斗争更上一层楼,直接导致了晋国丧失了外部的震慑力。
智氏开始想方设法的削弱其他几大家族的实力,想要一家独大,其中首先拿赵氏进行开刀。当时的赵氏几乎快被智氏赶尽杀绝,幸好这个时候的魏韩两个氏族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突然转换阵脚,使得智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从此智氏也就走到了历史的深渊之中。
智氏在晋国被赵魏韩三家灭掉之后,逐渐开始了将晋王取而代之的运动之中。
而此时掌握在晋国国君手中的土地本就稀少,到了晋幽公即位的时候晋王室手中的土地更是少的可怜,作为一国之主凡事都要经过这三家的同意才能够实施。可见这个时期的晋王族是多么的悲催,晋王俨然已经成为了傀儡。
公元前403年,这个一年是晋烈公统治时期,三家再也忍无可忍,便瓜分了晋国,并且要求周天子必须承认他们的合法地位,否则周天子将不保。于是便有了赵魏韩三个国家。
晋国在被赵魏韩三家把持朝政的这些年里,只剩下了晋国的名号,实际上早已经灭亡了。
晋国直到最后的晋静公时期,仅存的一点土地也被三家给分了,至此晋国彻底灭亡。而晋静公也被变为普通人,并迁往农村生活。
晋国走到了历史的节点,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晋静公与族人被迁往偏远的农村生活,生活飘忽不定,过的也十分的艰苦。直到349年,晋静公被韩昭侯杀害之后,晋国算是彻底的完蛋了,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