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新鲜出炉,大学与专业成了热议的话题。而谈到大学与工作的选择时,多数普通家庭考虑更多的是就业问题。所以林双结合自己5年的工作心得,以就业和职业为切入点,谈一谈如何选择专业与大学。
01 专业
什么专业好就业呢?这个问题更确切地可转化为,“您对未来四年的行业发展怎么看呢?”如果再有远见一点,问题就又转化为“您对未来十年、二十年的行业发展怎么看呢?”普通人物如你我,恐怕都难准确回来,或者说,任何回答恐怕都有赌博的成分在里面。像传统抢手的银行、石油行业,这几年有下滑的趋势,谁也说不好再过几年是怎样。索性都是赌,兴趣是增加胜算的最佳途径。
其实这就像两个男人供你选择,一个是现在看起来不错,不知道未来发展怎样;一个是现在看起来一般,但据说未来是个潜力股。要说物质条件,都可能好,也可能不好,反正都是可能,还不如选一个看着顺眼的。哪怕未来不富裕,起码还有个眼福。
兴趣这东西,至少能保障不管一份饭多还是少,至少吃起来还有点香,可能虽没有顿顿白米饭吃到饱来得实在,却不枉青春一场。而且,有兴趣作为支撑,人容易走得远,毕竟人的幸福感,不仅仅取决于能不能找到工作,更取决于工作之后的发展。
多数学生不知道自己喜欢啥,先排除讨厌的呗。要知道一个人可以和没感觉的人凑合过日子满满培养感情,可和讨厌的人过日子是度日如年哪。可以选择无感的,绝不能选择排斥的、特别不擅长的。大学最宝贵的几年,愁眉苦脸多可惜,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再闹出点大事,得不偿失。
排除不喜欢的专业不擅长的专业后,再划出几大类。1、分析一下专业对应的行业需要的性格特质、专业的学习过程,综合选择自己的特质与其最接近的那个,有时候,擅长做一件事,就会增加兴趣。2、这个选择过程,建议多问问有经验的学长与亲朋好友,勿听一家之言。3、专业的性格与职业测试,也是可供参考的途径。4、如果家里有相关行业的资源,自己又不排斥,平等条件下,好好学一学有资源的那个,以后可能更容易成功。
其实选的专业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玩也没有关系。因为对专业本身的认同,看起来是表层的兴趣,深层也许是对其核心价值的认同,有这个核心价值在,即使没有那么喜欢,内心还是会有所倾向。比如我和几个同学,大家都说当初选择法学是受影视剧影响,后来一学才发现我国的司法实践根本不是电视上演的那么回事。中间虽有难过与失落,可毕竟内心还是有对一种事业的渴望与追求。于我而言,法学谈不上兴趣特别大(看小说才是真正的兴趣),我的思考方式却适合法律领域。我选择的工作谈不上特别喜欢,却也一天天地培养出了感情,所以工作起来有时无感,有时开心,加上穿插一些自己不那么擅长的小兴趣,大抵上还不错。我的状态可能是众多毕业生中最为平常的,时而平平淡淡,时而热血沸腾,有一定的代表性。当然,喜欢并擅长,是更幸福的事。
同时,选错了也不要紧。我的同学中有跨专业考研的、跨专业实习的、跨专业工作的,最后从事与本专业不相关的工作的人不少,而且这类同学中,很多比我们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从暂时的成就上看,可能更出彩(我想这是不是和一往无前有关)。要知道,自己如果真的有那么爱的一件事(并且具备基础资质),合理规划充分努力,你的路,谁都挡不了,除非自己胆怯。
02大学
用敲门砖来形容大学与专业对工作的影响再合适不过了。大学与专业是找工作的硬性指标、门槛要求,这才是广大家长对此如此重视的核心所在。
先说说这个门槛作用。如果把某一专业对应的大学分为ABCD四档,A档是名牌大学中的名牌大学,B档是普通重点大学,C档是一般本科院校,D档是专业院校。以在京的法学专业就业为例,除国际知名律所限定四所A类名校外,其他的相关工作,虽然都有名牌优先的字眼,但基本上,同属于B类的大学对于筛选可能意义并不明显。其他行业可能也差不多。所以说,从这个角度看,某专业排名的档次优先,在同一档次的院校中,学校差距可能并不明显。
进了门槛之后,除了拼爹拼资源以外,最主要的就是拼综合实力。在这个阶段,(包括入职后的发展)大学的标签的功利性作用基本可以忽视,它的实质作用体现为,在某一个大学几年的时间里,它是如何影响你成为今天的你,你又是如何利用它的资源、受它的风气的影响成为今天的你,而你与学校二者互相影响形成的那个你,那个拥有某一思维、态度与品格的你,才能对工作产生实质影响。
比如,我的大学同学中,工作比较令人羡慕、发展较快的那些同学,无一不具备妥帖的与人交往方式、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强大的学习能力与利用资源的能力。
因此,到这里,我们可以不严谨地总结出:以获得工作和更好发展为目的的前提下,在选择大学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看,这个大学能够对你产生影响的是什么,它和周边可供利用的资源是什么。
大学对人最重要的影响在于风气、师资、交流机会、城市坐标。其中,风气很重要,但不好评判。专业在大学的定位影响很大,但多体现为重点学科的比较,非重点学科的比较意义不大。城市坐标尤为关键,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见识、实习机会、周边名校的利用机会等。从这个角度看,北上广深江浙省会的普通名牌大学可能比开放性与包容性差的城市的名牌大学更具优势。
举个例子,吉林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相比,如果某专业均非二校的国家重点学科,前者综合性排名靠前,名牌大学;后者仅为重点大学,但周边名牌大学和知名企业云集,加之众多文化资源,从可利用的资源考虑,我个人更偏向于选择综合排名不如吉林大学的北京理工大学。(这里没有黑吉大的意思,仅从资源考虑)如果以这个思维作出选择,那么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排名实际上意义很有限。
就自己而言,我一直对学校坐落在郊区耿耿于怀,常感叹如果在核心区域,自己会不会见识是另一番模样(也许还是屌丝样呵呵)。但我最感激自己大学的是,它良好的风气,影响着我们做事认真的态度和奋力拼搏的精神,这种态度与精神可能不太功利地起到作用,至少让人常感觉一种踏实却积极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于我而言弥足珍贵,特别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当然,风气都不错的学校,资源更重要。
但是这种选择以个人具有能动性与规划能力为前提。如果一个人不喜欢自己做规划与安排,不善于利用资源,这样的话,城市坐标对他的意义很有限,还不如去一个传统意义上专业或者综合排名靠前的大学更有保障。或者说,自己无法能动地给自己增加胜算,莫不如,多点学校名气作为保障。
03 大学 学什么
大学与专业存在的意义,表层上影响我们未来做什么,看似那个所谓的饭碗是对我们生活的保障,学校与专业也是对这个饭碗的保障。实际上,真正影响我们生活的,并不是那个所谓的饭碗,而是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还有我们的思考模式;而真正影响那个饭碗的,同样是我们的认知与思维模式下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
而我们真正需要从大学中学到的,是思考问题的方式与对待事物的态度。这才是大学中的“大”应有之意。
(林双,喜欢晒太阳、看小说还有在清风中骑车。除了爱家人,还希望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