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这本书,有俩个点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点是多发现自己的优点亮点,多鼓励自己,而不是批评。我总会因为某件事没有做或是没有做好,反复的去想这件事,有时候后悔,有时懊恼,有时羞愧或是自责…这样做于事无补还增加负能量,乱费了不少时间。
像本书里说的“自我批评会降低你的自尊水平,你就会更没有行动的动力。”更没行动力,这事在我身上也有发生。
第二点是“他已经尽力了”这句话。我想这句话放在各种人际交往中都会挺治愈吧。放在我和李先生之间,可能不会嫌我唠叨了吧。希望下次忍不住的时候想说他的时候,能想起这句话。
摘录
一个人对于自己完全不知道的事情,是不会意识到自己有问题的。
心态是我们心理能量的过滤器,我们每天需要做很多选择,而90%以上的决策是根本不过脑子的。
当我们能够想办法改变我们的心态,让心态产生位移以后,上面的思维、学习和行动,以及生活、工作和领导力的成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位移。这就是为什么心态非常重要。
不要小看那90%的无意识行为,它们是由心态自动过滤的。我们需要把这种无意识却自发处理的这90%变得更积极,这才是我们学习心态调整的最重要的原因。
固定型心态的人,更重视自己的形象、评价、表现,而成长型心态的人更重视自己的成长、学习和挑战。
固定型心态的人这一辈子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要证明我自己”“我要面子”。面子是很重要的,所以无论他做什么事,首先想的就是这事丢不丢脸,这事我能排第几,跟别人比起来我怎么样,他总在和别人的对比中度过自己的一生。所以这种人容易傲慢、耍大牌、不讲究诚信、轻易放弃、回避挑战,因为这是固定型心态。
成长型心态的人认为这个世界是变化的,我这辈子不需要跟别人比,最重要的是我自己能不能进步,能不能学到东西。虽然这件事情很丢脸,没关系,因为我今天学到东西了,我很开心。
写心态日记。这招很管用,这个作者很推荐这个方法。就是他每天在本子上记录三件自己表现良好的心态,比如“今天我没有吼闺女,今天我跟闺女和颜悦色地聊了天”“今天我发现了闺女身上一个亮点,然后跟她聊天,我们俩的关系有所缓和”。
读一些人物传记,向那些令你钦佩的人学习。为什么人物传记会有帮助?就是人物传记能够帮你启发左侧前额叶皮质。当你读了那些令人激动的人物的人生以后,你的积极的那部分大脑会变得更加活跃。还包括记日记,我们前面讲的每天记三件好事
实际上真正有效的让自己进步的东西,是你能够发现自己的亮点,多鼓励自己。
理直气壮,同时虚怀若谷
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别人能够看得见,但是你自己不知道。一旦被别人指出来,你还恼羞成怒,你觉得他就是挑你的毛病。但实际上,他的话里很可能有你需要改进的部分。
“他已经尽力了”——这句话很治愈,你只要记住这句话,就能解决很多内心的问题。当你能够想到这句话的时候,不是他会发生什么改变,而是你自己的心情马上就会好很多,然后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了。
我们要学会对自己关爱。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别整天批评自己、辱骂自己、贬低自己,多看到自身进步的地方,把它记下来,然后刻意地给自己一些慰劳、放松。一个人如果不能爱自己,他也不会设身处地地爱别人。
一个人发生改变的最基本的路径是觉知、接纳、行动、反馈,接纳这一步是不能少的。你觉知了自己的问题以后不要批评(一般人会“觉知、批评、不行动”),因为自我批评会降低你的自尊水平,你就会更没有行动的动力。
而如果你觉知了问题之后,能够接纳自己,你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我依然爱我自己”,这叫接纳。接纳之后再制定行动计划,给自己不断地提供正向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