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我们的共读书目是《习惯养成有方法》。王主任宣布的时候,只有她手中有一本书,为了不耽误老师们领读,王主任一次性拍了118页给我。
为了不耽误老师们领读,我找来11岁的儿子帮忙,连夜提取文字,整理文档。
我是第一天的领读人。通过对“写在前面”的内容进行仔细阅读和认真思考,我真正领悟到了习惯的奥妙之所在。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一种动作和行为重复21天就会初步成为习惯,90天的重复可能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更深刻更形象:“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这个比喻让我觉得既形象又充满趣味。更激发了我对这本书的阅读兴趣。
一种习惯的培养大致要经历六个步骤:
1.认识某个习惯的重要性,提出目标,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
2.确立具体的行为规范,把习惯内容具体化为日常行为;
3.尊重孩子的偶像与榜样,使其成为孩子习惯养成的精神激励力量;
4.持之以恒的训练,进行行为强化;
5.对行为进行评估和引导,表扬良好的行为,矫正不良的行为;
6.创造健康向上的环境,养成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良好风尚。
少年儿童习惯培养可以围绕三大方面展开: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
具体归结为十二项重点内容:
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
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
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其中,做人的核心是诚信,做事的核心是规则,学习的核心是创新。
针对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呢?书中提出了五条具体建议:
一、在尊重生命与权利的前提下,把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环节来抓。
二、从未成年人的认知特点出发,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必须是具体细致的。
三、习惯养成贵在协调一致和持之以恒。以学校为龙头,推进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道德习惯的培养不能仅仅成为单纯的行为训练过程,而是道德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要素循环往复的过程。
五、未成年人都是在模仿成年人的过程中长大的,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必须改造成年人的世界。也就是说,为了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父母与教师应当首先养成好习惯;为了让孩子改正坏习惯,父母与教师应当带头改正坏习惯。
习惯培养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把人培养成主人,也可能把人训练成奴隶。因此,习惯培养的原则是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习惯培养的目标是解放孩子的大脑,让孩子从一些低级的、束缚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少年儿童的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习惯做起。我们抓住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
因此,我的领读音频不仅发到了读写交流群,还分享到了班级群,希望有困扰的家长可以听一听,相信他们也一定能受益匪浅。本来我这个月领读一次就可以,为了我班的家长们,我决定每天都读给家长朋友们听,帮助他们一起成长。
(后续我还会精彩分享这本书有关的精华和思考,有兴趣的可以关注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