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辅导企业内训师或者职业培训师的时候,发现大家经常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要给学员营造一个很舒服的氛围,很好的体验,让他们开开心心的。
这时候,我经常会给他们分享驾校教练的例子,大部分人都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驾校的教练通常都很凶。你稍微一挂错档位,就会遭来狂风暴雨班的训斥,但是结果如何呢?我们在这样的压力之下,进步突飞猛进。我们花钱到驾校的目的是啥?是学会开车拿到驾照,还是找一个愿意跟你温柔说话的教练。
我考驾照的时候,就是这样,仅三天练车通过路考。相比之下,教练对于美女就特别温柔又耐心,结果怎么样呢,同考的美女没有通过考试。我不知道教练的这个态度反差是否与女司机成为马路杀手的概率更高有直接关系?
对于培训师来说,你应该根据培训的目标来决定你的培训风格,并不是一味的取悦学员,可能课堂现场学员是开心了,但是课程目标没有达到,大家最后还是会认为是培训师的水平不行。
我把培训的课程目标分为三类:
1、掌握一门知识或技能:这类课程在很多企业内训师应用场景非常广,比如营销技能竞赛、施工规范培训、内训师TTT培训、内部信息系统的操作。。。。等等,目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让学员记住知识或者掌握技能,那么就要围绕着“记住”+“应用”的目标去设计课程,可能就有大量重复的训练、PK,并不一定让大家上课都很轻松无压力,具体设计方式后续的连载中会提到如何去设计。
2、传递一个观点:这类课程大多是公司领导授课或者带有公司领导诉求的培训课程,如提升团队的凝聚力、执行力,换位思考的跨团队沟通,充分运用好碎片时间的时间管理,积极和阳光的心态。。。等等,课程所传递的观点道理其实大家都明白,课程的目标在于让学员从内心上接受这些观点,正所谓不破不立,你可能就要通过跟大家的互动、组织小组讨论甚至辩论的方式,激荡大家思维,从而达到广泛认同的课程目标。这过程也不一定能够让所有学员从头到尾都很开心。
3、启发思维:这类课程更多就是职业培训师的课程会多一些,比如创新类的、互联网思维类的课程,通过课程不一定要教会学员什么知识或者技能,甚至也不一定有很核心的观点,但是帮助学员建立起了一种思考的方式和角度,是这类课程的核心目标。因此,让学员脑子跟着动起来十分重要,这类课程就比较讲究学员的体验,让学员能够跟随的培训师的思维一起飞翔。一场优秀的启发思维的课程,有时候给学员带来的触动可能在几十年后仍有产生影响,这就是培训师的魅力所在。
分享到此,希望大家能明白,取悦学员与否与课程的目标息息相关。
毅佳之言,旨在帮助为有志于成为培训师的人们讲述成长为职业培训师的跨越之路。
作者:庄毅佳(个人微信号zhuangb),曾经在企业兼职6年内训师,出于对培训的热爱,定位转型职业培训师,通过3年的自我学习、训练和请教业内名师成功转型,自己在职业培训师的路上的收获做免费分享,帮助更多人实现培训师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