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月5日晚十点,文静老师巴黎来电,非常愉快的聊了90多分钟。文静老师多次问到是不是听蒙了,整体来讲听的很过瘾。聊天内容整理如下:
一、关于学历和文化的话题
有学历不代表有文化,有文化不代表有能力,有能力不代表有智慧。我们探索的是智慧,不是知识。
先生大学教授带博士生,博士高学历、高素质,让人想不到的是很多都有抑郁症,巴黎心理咨询都约满了,教育的本末倒置。把自己学成了书呆了,知识很多,但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
智慧从实践中来。再多的知识,如果不去实践也没有意义。把整个图书馆的书都看了又能如何。只有去实践,才智慧有没有用,适不适合自己。实践以后才能悟到,任何东西都是在实践中出来的。我个人从来没有学过,沟通演讲等系统训练,很多能力都是在一次次紧急情况下逼出来的。
多分享教会他人。学习金字塔、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很多人没有自信,要多想想自己拥有什么。五年级可以教三年级,三年级可以教一年级,世界这么多人,总能找到适合的人。并不是非要到一定高度才能分享,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把五本相关的书籍搞透,用自己的观点讲出来,就可以吸引第一批受众,走在成为专家的路上。
二、关于共情的话题
非常明显你是一个重大脑的人,脑于心那个能量更大。大脑就像一把刀,可以切开万物,看看是什么构成的。把一个人切开,就是真的了解一个人吗?不能太用大脑的方式去了解一个人。
要保持空性。大脑逻辑是建立在数据和经验的基础之上,在已知的领域。只有离开已知起飞时,才能看到真相。很多人报很多课程,但是并没有太多的成长,知识是学不完的,无知是非常好的状态,无知才能继续去探索。我们探索的的是智慧,知识越学越焦虑。
一个房间桌上放着一只笔,你看到的是什么,小狗看到的是什么,都出来房间里是什么,再进入后到底是什么,万事皆空,这个对于沟通与共情有很大帮助。
有的人很讨厌,但别人看很喜欢。因为可爱的一面我们没有看到。当你讨厌一个东西的时候,想想这只笔,会发现自己过于片面。再与他人沟通,可能感受就不一样了,会变得更加包容。
时间管理的空性,时间到底存在吗。同样一小时,拔牙的时候觉得时间很长,和自己喜欢的人会觉得时间很短,时间是相对于感受而言。时间是空性的时候,1小时会完成很多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做事之前先建立起意义感。
自他转换。找个固定的时间,与你眼前出现的这个人转换,把自己放入他人的身体里,看看自己能感受到什么。化解对家人对同事的误解,可能会主动阻断自己的想法。
想得到什么先付出什么。要学会感恩,多感恩自己,主动付出,敬老院义工。可能成长环境的问题,导致你有些生硬,新的一年试着多女异性接触、谈场恋爱,搞一个项目,对你成长会比较大,说不定从时间管理教练变成亲密关系教练,找到与自己同频的人。
传播爱的种子,当你付出的时候,要学会回想,镜头回放。有了种子,还需要阳光、雨露、肥料,才能破土、开花结果。回想付出的过程,帮助他人的过程,这是古老佛经的智慧。
道是底层,术是方法,方法有时候有效,有时候失效,要掌握最底层的逻辑。经典书籍:《道德经》《逍遥游》,根据自己喜好选一本和先学起来,不要贪多。
《父母的觉醒》《自驱成长》两本育儿的书,更多是针对成人的,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是用来唤醒父母的。可以与父母多对话,如果从新来过,你们在那些方面会做的更好,可能会听到不一样的观点,在下一代主动优化,避免一些坑。
三、关于优缺点的话题
优点是真诚行动力强。咨询和教练不一样,咨询是单位完成,教练需要陪伴走一程,看看后期效果如何。很多时候咨询再好,如果没有行动力的话,也没有意义;要有行动和下一步很重要。
需要不断去释放自己。你释放的不够多,作业中带有自责的成份,要多去感恩,多做出一些改变。
四、关于定位与营销的话题
定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找到不变的规律,做好精进提升。愿还是要发大一点,这样会更有动力,梳理反馈出来,最近三五年的愿望是什么。
营销。想清楚未来的路如何走,通过长期积极建立自己的优势,为他人提升价值。是不断的进群加工,从别人身上拉人头;还是自己做品牌和内容输出,后者会更加精准。
输出。输出不能只是简单的提炼,要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体验和尝试,在输出的过程中自己会有更多的感悟和成长。填满自己的故事花田。互联网时代垃圾产品太多,多分享其实是在做有价值的传播;分享不是为了小我,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这份价值。2022年主题输出50+,人物采访20+。
停下来才能更好的出发,有时候暂时需要外界帮助按一下,创作本身需要静下来,内观的过程,想办法从头脑里走出来,往心的方向走,不停的进步就是最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