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并非完全理性的,人受到基因、环境、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什么是爱情?有两个爱情理论非常著名:爱情三角理论和依附风格理论。
首先,爱情三角理论可以帮助你理解爱情。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爱情就像三角形一样,由激情、亲密和承诺这三条边组成。不同的组合会表现出不同的恋爱类型,只有三个元素都具备才能成为彼此对的那个人。所以如果感情出现问题,就可以看看是缺少了哪条边,从激情、亲密和承诺这三个方面进行修复。
其次,依附风格理论可以帮助你了解爱人。这项理论认为,婴儿时期的依附体验会严重影响成年人维系亲密关系的方式。成年人的依恋风格可以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型三类。安全型的人善于表达情感,享受伴侣之间的亲密,不会过分担心恋爱关系;回避型的人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所以格外重视独立,会与伴侣保持一定距离;焦虑型的人非常缺乏安全感,会期望伴侣给予强烈的爱的回应。掌握这一理论就可以分辨自己与伴侣的依附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处模式。
孙中兴教授给出了“一个观念”和“一个准则”。
“一个观念”指的是“钻石爱情观”。孙中兴认为,在一段健康的爱情关系中,伴侣双方要像钻石一样,各自拥有完整的形态,但又能追求双方切面最大限度的契合。两个人是合为一体的,但又是互相独立的。
“一个准则”指的是 “平等对待、共同奋斗”的相处准则。“平等对待”就是要尊重自己的伴侣,警惕过度自卑或者强烈蔑视的态度。“共同奋斗”则是要找到双方价值观中共同的人生目标,培养共同兴趣和共同话题。
爱情的四种模式。
1.单相思。很多情况下,单相思能够带来积极正面的效果。但同时单相思也是非常容易破灭的。
2.看重爱情本身。渴望浪漫的如梦如幻的爱情。
3.灵魂伴侣。坚持下去,你才会遇到真正爱的人。
4.婚姻模式。保持金钱与感情的平衡。
面对爱情,确定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很多人把成年的不幸福,归结于原生家庭和童年。
爱情和婚姻有区别。婚姻中。门当户对,相互匹配非常重要。而爱情却没有那么严格。
想要得到某样东西,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配的上它。(查理芒格。)
拥有美满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是大多数人的理想,然而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涉及到竞争、金钱、道德等等因素,很难简单纯粹。
弗洛姆的爱情观:
1、爱是给予,而不是获得。爱是从你自己的内心中生长出来的东西。是力量的最高体现。真正的爱是要唤起对方的生命力,也就是说要丰富别人。
2、父母的爱会影响到孩子。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而父亲对孩子的爱则是有条件的。
3、爱是一种需要去训练的技艺。和任何技艺一样,你要是想纯熟地掌握,就必须要有纪律、要集中、要有耐心,还要有极大的兴趣。
罗素写到: “不应把不忠视为可怕的事情”,要“坚信深挚而永久的爱具有超越一切的力量”是比妒忌牢固得多的纽带。
罗素认为,性关系应该“尽可能建立在男女之间的深挚、认真的爱情之上,这种爱情溶进双方的整个人格并且导致一种结合,使每一方都从中得到丰富和扩展”。
罗素太在意自我,他一定要先保持自我,然后再跟别人互动。
不追求性欲,而是精神的激励。
罗素在选择恋人的时候,特别在意她们的性格和思想。
罗素的个人尝试告诉我们,任何人想要完全挣脱基因、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的影响,都是徒劳的。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罗素关于独立平等的自我互相融合的想法是非常幼稚的,爱情不是逻辑推理,它有其自己的规律,要爱就必须放弃自我,而只有敢于放弃自我,才能获得自我。
始于才华,陷于颜值,忠于人品。
夫妻>子女>双方父母。
最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男生不能太贪心,容貌聪明贤惠体贴温柔,什么都想要。
女生不能太幻想,财富,能力,潜力,专一时间,一个都不能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