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看《清平乐》颇有感触,宋仁宗膝下无子,而立之年终于有了第一个孩子,欣喜若狂,想立刻擢升苗娘子,遭群臣反对,气愤之余找皇后诉苦,渴望得到皇后支持。哪想曹皇后一改往昔意见,气得他拂袖离去。
曹皇后刚入中宫时,曾想接前任皇后回宫,并擢升其他三位娘子,被宰相指出谄媚主君,拉拢人心。事后她深刻反思,承认有过此等发心。当遇苗娘子有喜时,便不再拘泥于个人得失,以大局为重,婉拒仁宗,并对其谆谆善诱,望诞下子嗣后再擢升苗娘子,却造成彼此嫌隙。
仁宗为何会对曹皇后失望?因为投射。
他和皇后交往一年之久,两人情投意合,相谈甚欢,经常与其探讨国事,不谋而合。日积月累,仁宗越发喜欢皇后,因为与其志同道合。仁宗渐渐把曹皇后视为知己,以为自己所想,也就是皇后所想。但他不曾知道,曹皇后因为先皇后之死而发生的转变。
待曹皇后反对时,仁宗感受到了不被“自己人”的支持。他被自己投射出的能量扇了一巴掌,忽视了皇后是曹丹姝,她拥有自己的想法,即便曾经经常与其不谋而合,但也毕竟不是他赵祯。
与其说他对皇后生气,不如说他是和自己假想出来的另一个自己置气。
其实我们日常人际矛盾、误会,大多源于此。我们更愿意和自己想法一致的人玩,排斥不同想法的人。但是人与人之间怎可能处处想法皆同,那这世上岂不只有你一人了?!
若想人际和谐,就应包罗万象,容纳不同的观点,而其根本在于——卸下身上的钩子。这些钩子,就是我们从小到大的积压的各种情绪。
宋仁宗从小就被迫离开生母,内心孤独,缺乏安全感。太后掌权时,他又无法做主,所有的渴望都被压抑下来。终于可以执政了,却发现被党群遏制,连“自己的家务事”也要被干预。一直在体验“不被支持”的故事。
作为他能量的投射体,曹皇后不得不配合他,再度体验不被支持。
如果没有之前发生的所有故事,仁宗他出生幸福,一路顺风顺水成长称帝,而立之年得子,迫不及待想擢升苗娘子遭群臣和皇后的反对,他是会怨恨皇后,还是会觉得皇后思虑周全,或是有其他的想法……
当仁宗卸下“不被支持”的钩子时,他便能够更加全面的看待问题。虽说恩宠老婆是自己的家事,可皇帝掌管着整个国家的命脉,他的举手投足尤为重要,怎可轻易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