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看看儿子青春期后要手机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要手机玩游戏,不给时把门反锁住,抱住我的腿让我挣脱不得,僵持半个小时以上,双方剑拔弩张,把手机摔坏而罢休。
镜头二:一次把手机藏起来,儿子到处找却找不到。一气之下把衣柜的全部衣服扯出来扔在地上,声嘶力竭的怒吼,嗓子沙哑,他妈妈生气的把手机给了他才得以平息。后来我们收拾衣服就花了两三个小时。
镜头三:手机不给,用额头撞床头柜,撞出了红印,撞起了包,为了不让他继续,赶快把手机交到他手上,才得以停止撞头。
镜头四:寒假通宵达旦的玩手机游戏,早上我们起床催他交还手机睡觉,不给,我追他跑,最后是撑不住了自己去睡觉。
镜头五:玩游戏时把手机声音开的很大,不停的边玩边说边指导,经常大吼大叫,责备游戏同伴垃圾笨蛋,甚至对骂。
因为学校不让孩子们带手机,我也坚信:“如果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所以我们坚决不给孩子配手机,每次都是拿我的手机玩游戏或看视频。再看看现在的情况:
要手机时会跟我们心平气和的说话,遇到特殊情况也会很好的表达自己的诉求。一般在开始玩之前我会主动给他,有时他正在看书也不急于拿手机而是把书看完才拿。在规定的游戏时间段用手机,中途有电话会主动让我接,时间结束后会主动把手机还给我,有时连一分钟都不拖拉。
通过参加家庭教育大学的理论学习,才武装了自己的头脑;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的反复践行,才有了现在的改变。回首一年的心酸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反思过去,展望未来,心中充满了期冀,相信明天会越来越好!现总结下我们是如何转变的。
一、学习接纳,觉察自己
世界上所有的不开心,都源于不接纳。接纳是所有改变的开始,没有接纳就没有真心的改变。要谈接纳谈何容易?自己买了本《心理年龄与成长智慧》一书,学习《平衡情绪》课程,在网上不断的跟同学们交流学习,明白要提升自己的心理年龄,要学会接纳所有的一切。原来总是抱怨孩子这不是那不是,通过学习才认识到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父母的问题,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出在我身上,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要想改变现状,就努力改变自己,改变自己是改变他人的唯一途径。
二、培养亲情,心灵连接
我们讲过道理,发过脾气,自己委屈希望刻意感动到他,甚至打骂,根本不起作用。后来才明白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原来孩子见了我就像见了仇人一样,不愿意跟我一起走路。一次争执,他不愿跟我一起打的到公交站台,我花六个多小时走了五十多里的路,原本想能够感动到他,可惜没有效果。后来从生活上入手,做他喜欢吃的饭,买他喜欢吃的零食,偶尔带他出去潇洒一下,吃饭唱歌,只要是不过分的要求都尽量满足他。当他开心的时候一起聊他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不开心的时候不强迫他做事,尊重他自己的节奏,做他自己的事。慢慢的,我们现在能一起走路,坐车时还要我坐到他一起,有时还拉着我的手,顽皮的疯闹一会儿。
三、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
原来要手机不给时,要么声嘶力竭,要么跟我身体对抗。那时我生气僵持就是不给他手机,后来才明白要觉察自己的情绪,也顺应着他的情绪,等他平静下来再慢慢跟他沟通,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先把手机给他,不能打压他,然后再进行后面的沟通。有时当我的情绪上来时,很难以马上做到心甘情愿的把手机给他,就告诉自己,我不能也是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不能被他一时的不能自拔而恼怒。
四、遵守约定,坚持原则
在亲情连接的基础上,我们开始不断地沟通玩手机的规则。爱无条件,但有原则,没有原则的爱是溺爱,没有爱的原则是伤害。开始我们只规定放假时每天玩手机的时长,可是有时一大早起床就嚷着玩手机,想着大好时光就这样浪费了,经过协调答应中午12点可以开始玩。后来又发现经常不吃午饭,跟我们少了吃饭时的全家共聚时光,又调整成必须吃完饭才能给他手机。有一段时间发现我们都在家时他却抱着手机,又约定我们都不随便拿手机,全家在一起做亲密游戏,聊天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就这样,慢慢达成一致意见,在不影响全家共欢乐的情况下,他接受了共同的约定,我们坚持了原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断肯定他做的好的方面,增强他的正向感觉。
回首来时的路,很庆幸我们有了觉醒,有了学习后的觉察和接纳,有了处理问题的方法!孩子是上天派来陪我们修炼的,感恩儿子,使我们父母有了成长;感恩遇见,才有了现在的美好!即使前途还有坎坷与不平,我们也不再害怕,不再逃避,努力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