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社交”,一定都带有某种目的。
有的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明摆着想利用你、巴结你,做出一副讨好他人的嘴脸,最后徒惹人厌。也有的人喜欢到处跟人聊天交朋友,“交游遍天下”,看似不带功利之心,实则是因为他性格外向,受不了空虚寂寞冷,需要“群居”才能获取能量。
从这个角度可以引申出来几点思考:
1,社交必然带有目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社交活动。想办法消除“目的性太强”的负面效果,避免“吃相太难看”即可。举个栗子:大多数的初恋,都难以保持长久,也许是因为其中一方的“需求感”太过强烈。一个男人显得那么猴急,或者一个女孩子整天黏人,都会惹人烦啊。想要交异性朋友的“目的”,并没有错,但若是学会克制,保持分寸,恋爱成功的概率才能大幅度提高哇!
2,每个人的特质不同。没必要强求自己变成“长袖善舞、善于交际”的人。内向型的人,习惯独处,能量源自于悦纳自己,万不可违背本心,去凑热闹、攀关系。内向型人的优势在于专注,有更多时间打磨自己,所以更适合打造自己独有的“硬本领”,让别人主动连接自己,而不是强求让所有人喜欢自己、费尽心机去讨好所有人。
3,每个人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辉哥奇谭”公众号主说自己实则是内向型人,但是他擅长和热爱摄影啊,于是每次参加活动时主动承担拍照的工作,大家纷纷讨要照片、表示感谢。当然,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应该有不同的社交方式——学生时代和工作之后,穷困潦倒之日和一帆风顺时…人生目标、个人心境发生了变化,社交怎么能不随之应变呢?
那么,如何找到“合适的社交方式”呢?
我创造了这样一个“社交公式”——社交成果=目标×规律×过程。
第一步,确定目标。
当前阶段你最渴望达成的愿望是什么?谁可以与你同行,谁可以给你帮助,谁会不离不弃?想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帮助你和真正“重要”的人交朋友,而不是取悦所有人。
第二步,掌握规律。
高效率的社交,必然符合以下原则(可能还有更多):1,主动提供价值。不管你是擅长PPT、摄影、能帮到别人,还是说你比较幽默、能让人开心,都可以算作价值;2,积极创造连接。或者说白了,就是创造一起合作、共事的机会;3,寻求共同成长。例如很多读书时的挚友,上班几年后竟没有什么话题可聊,实在是所在的领域、关注的问题太不一样啊(夫妻之间也是如此)。
第三步,走好过程。
在交往时营造一种“畅快”的氛围,比什么都重要。沟通中“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也是一样的道理。具体方法有很多:赞美对方、产生共情、精心礼物、定期联系、帮点小忙…挑自己擅长的方式即可,而不必样样精通。
做事最忌讳散乱无章。做对的事,把事情做对,打通每一环节,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从社交公式来看,目标、规律、过程缺一不可。若每个环节你只得1分,那么你的社交成果=1×1×1=1;若每个环节你都能得10分,你的社交成果竟然有1000分之多!
以上。
文/刘慕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