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西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既不是为颜如玉,也不为黄金屋。只因读书,能让人学会思考,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安静下来,读书让我很快乐,我喜欢读书。
小时候喜欢在厕所里读,因为那里又安静又凉爽,好像感觉不到臭;上学时,喜欢偷偷在课上读新书后面老师还没讲的课文,一篇一篇读完;大学后,喜欢在图书馆看书,那里有各种各样的书,读也读不完;现在,在手机上看书,与读纸质书的感觉不同,很快速,却记得不是很牢固,看到好的文章会收藏起来,却很少再去看第二遍。
01书读多了,很多困扰自己的问题,也会找到答案,会给自己一份安慰,给自己一个释怀的理由。或许不是当下,不是立刻,也会在某个瞬间,如电光火石,如醍醐灌顶般,明白其间含义。
小学的时候学《背影》,“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倾斜,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那时不知作者为何会在看到父亲爬上月台的背影时哭泣,当我上大学爸爸送我到学校后,我看着爸爸提着包离开的背影,哭了。
我终于能够明白,那篇课文为什么叫做“背影”;我理解了那份感情是不舍,是感激,是心酸,是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除了自己的父亲,世界上大概不会有另一个男人会那么无私的爱你;我终于能够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关爱以及自己的太过聪明。
02家里曾经有一只橘猫,断了奶便从外婆家被抱来,取了名字,唤作“长命”,希望它可以长久的陪伴我们。刚来的时候它什么也不吃,我偷偷把家里的鸡蛋打在碗里给它舔,给它洗了澡,晚上就睡在我床上。
慢慢的和家里人的感情越来越深,一家人都爱它,都护着它,尽管它打翻了妈妈的电饭锅,偷吃挂在墙上的肉,打翻墨水,毁了妹妹的作业本,都不曾打过它。我是最爱它的,碗里有什么好吃的都会留个它。
长命陪伴我读完小学,初二的时候,我们搬了一次家。来到了新的环境,长命也一起来的,但在半年后,他就消失不见了。我找遍了周围的草丛,小路,屋檐,石堆,树后,找了好几便都没有它的影子。为此,我一直难过,觉得是自己没有照顾好它,我想自己以后再也不会养猫了。
直到高中毕业,我在大师季羡林的《老猫》一文中读到:猫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寿终,到了此时此刻,它们绝不呆在主人家里,让主人看到死猫,感到心烦,或感到悲伤。那时候,我想到我的猫,我又哭了,但我也终于释怀,不再那么难过,也不再那么愧疚。
03当我与父母吵架的时候,我想到书里说:争赢了对错,却输了感情。父母总是希望给我们最好的,大概只是表达方式让我们不能接受。于是,我认为自己没有再争辩的理由。
当我感到迷茫,焦虑,碌碌无为时,书本对我说:人在什么也不做的时候最焦虑。于是,我立即行动,完成今日任务,立下明日目标。
当我十分努力却只有一分收获时,书本告诉我,如何去刻意练习,如何更专注,如何更高效,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如何才能事半功倍。
读书告诉我,不会,就去读,去学,书本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
读书让我的眼界更加开阔,读书让我行为谈吐更加得体,读书让我的内心更加从容。相由心生,肚子里有足够的墨水,人也会变得更加自信,淡定,不再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曾国藩也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04读书有这么多好处,有没有什么害处呢?
答:读好书,不要读坏书。读好书,百利而无一害。
大部分读过的书,最后都会忘掉,那读书的意义何在?
答:小的时候,我吃了很多东西,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记不清是什么,但我知道,他们已经成为了我现在的骨和肉。那些我们读过的书,大概也变成了我们的骨和肉。我们的气质里,藏着曾读过的书。
读书,让我找到内心的宁静;读书,让我看到更真实的自己;读书,让我感到快乐。
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不应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成为一种放松,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