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通史131
今日启发:
Elton:
第八章 中世文化的初兴
第三节 美术新发展与绘卷的多样化
“本土化”的“唐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第一部随笔集《枕草子》,该书内容丰富,作者清少纳言所描写四季的节令、情趣,宫中的礼仪,佛事人事,都城的山水、花鸟、草木、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象,以及宫中主家各种人物形象,都在《枕草子绘卷》里生动地展现出来。《枕草子绘卷》问世于镰仓时代后期,是采用白描画的特殊绘画样式,即不施彩色的白描法,只在人物的口唇上抹红色,人物的冠、发,以及服饰、其他器物都使用了焦黑,又称“墨绘”。从整体来看,墨色浓淡相宜,线描纤细别致,运笔速度缓慢,巧妙地勾勒出线的轮廓,创造出一幅明快的画面。“绘卷”的画而多是表现出随笔“绘卷”的那种记录性,那种缠绵的情趣性,以及日常生活的风俗特色。词书用纸的底图是蔚蓝的云彩,散落金银泥的流水花草,纹样优雅,书法流畅文雅。除了《枕草子绘卷》外,还有《奈良本·枕草子》等不同时期的其他不同的绘卷版本,将《枕草子》的内容绘画化。“歌绘”是取材于和歌题材的,它包括《三十六歌仙绘卷》《新名所绘赛歌绘卷》《东北院手艺人赛歌绘卷》等作品。它们主要描绘著名的歌人像,以及书写代表歌作。“歌绘”中,典型例子是将号称藤原公任选定的“三十六歌仙”绘画化。最早的“三十六歌仙绘卷”,是与《源氏物语绘卷》同时期的《三十六人集》,展现了这个时代优秀的美的画卷,现为西本愿寺所收藏。其后,镰仓时代制作的有:佐竹版本、后鸟羽院版本、上叠版本的《三十六歌仙绘卷》等,其中佐竹版本最有名,相传画家是藤原信实,他描绘了一位歌仙的一种姿态,十分注意捕捉男女歌仙的不同相貌和表情,歌仙的衣着表现出一种极其夸张的装饰美,是无与伦比的“歌绘”艺术精品。这股绘制《三十六歌仙绘卷》的热潮,一直延伸到江户时代,土佐光起、岩佐胜似、酒井抱一等分别绘制的版本,都是很有名的。
总的来说,这时期的日本绘画艺术,无论在主题上还是在技法上,都突破了接受中国美术影响的“唐绘”的单一绘画模式,创造了纯日本式的绘画艺术“大和绘”,以日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作为其生命和灵魂,贯注着抒情的韵味和本土自然的风雅。也就是说,“大和绘”的出现,是在美术方面将“唐绘”加以“本土化”的结果,这也加快了民族审美学主体的形成。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