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某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关于知名高校98年毕业单位女大学生,农村家庭奋力托举她进入北京的知名高校,毕业后在广州找到一份在当时来看待遇不错的工作,不多久就因处理不好单位里的人际关系而辞职,然后一次一次低配地换工作,工作不顺心加生活的失意,嫁给了没咋上过学的农民,嫁鸡随鸡的随农民丈夫回农村做起了家庭主妇,过着贫穷的日子生了几个孩子,被出轨被抛弃后又嫁给了另一个更贫穷的农民,接连又生了五个孩子,生这么多孩子的原因竟然是“婆婆说结扎对身体不好”,丈夫收入不高,一大家子在贫困线上挣扎,而这曾是知名高校大学生的女性,竟然没有想过要用自己的所学所识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而是继续躺平在贫困线上。故事的转折点在于她的校友发现沉沦贫困的她,筹集资金帮她家盖上了房子,动员她出来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我也是农村出来的,知道务农的父母家人供出一个大学生的艰辛和不容易。特别不能理解她怎么能那么地轻言放弃一路沉沦的回到甚至比她父母境况还差的境地。仔细想想,滑铁卢出现的拐点在于第一次赌气辞去来之不易的还不错的工作,境况直下时选择嫁给了与自己完全不匹配的丈夫。常说,好的婚姻是彼此成全和一起变好,而她选择的婚姻是往下匹配和适应,让好的自己变得和对方一样不好来适应彼此。
在这里没有歧视农村和农民的意思,相反来自农村的我热爱农村、体恤农民,我的父母和很多家人都是农民。但如果知名大学毕业的她对自己有个清醒准确的定位,即使是因为爱情嫁给了农民回到农村,完全有能力有机会带着丈夫在农村老家闯出一片新天地。
往往,自我定位决定了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定位就会选择什么样的配置,包括选择的生活地点、人生伴侣、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