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说 诗 词(一)
袁培根
和诸君交流一点点学诗词的心得。
首先声明一下,我们说的诗,是中国独有的旧体诗词,不是自由诗。
中国独有的旧体诗,其历史可能与我们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一样悠久。
诗词,原来都只是口头文学。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看看。
什么是“诗”?
我们看看“诗”字是怎么写的:
诗是从土里面一寸寸的长出来的语言,也就是今天说的“接地气”。
这就是说,诗是从我们的生活中产生的。
再看看“词”字是怎么写的:
词,原本作“辞”,辞,最开始是唱的,所谓“舌绽莲花”,从舌从辛,从舌头上辛辛苦苦唱出来的。后来,词这个独特的文学体裁,是南宋时我们湖南的书商,在出词集时,把书名一律定为“XX词”,于是就这样约定俗成了。
诗词其实是吃了饭冇事做搞出来的,又或者是冇饭吃搞出来的,还有撩哥撩妹搞出来的。
据目前一致公认为第一首的诗,叫《击壤歌》。
尧帝时,官方出访民间,走到某处,看到一群老头子围成一圈,用拐杖在地面上敲击,边敲边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请注意,一群老头子,哈哈哈。我们今天,也是老头子老太婆,也是退休以后冇事做,于是玩玩诗词而已。
这首诗,前面几句都好理解。
最后那句,帝力于我何有哉,有两种解释:
一种,解释为上天对我有什么帮助呢。
另一种,解释为帝尧对我有什么帮助呢。
我个人认为,后一种解释符合古人的意思。
上古时期,人类对天是非常崇拜的,不会轻易怀疑、批评老天爷。而对于部落首领,则是天高皇帝远,部落首领鞭长莫及,不可能管理到所有的地方,并且那时还没有形成政府,言论是非常自由的,老百姓可以随意说话。
那个帝尧上古时期,具体年代已不可考,估计是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左右。
为什么说公元前3000年,这是考古得出的结论,从出土文物中判断年代时间,目前为止,出土文物最古老的,不包括猿人骨头,也就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没有发现更古老的了。
民间玩的人多了,影响逐步扩大,读书人也参与进来了,这样,诗就成为一种学问了。
诗歌正式成型,目前以《诗经》为标志。
《诗经·周南·关雎》,是《诗经》第一首诗。
《诗经·周南·关雎》:(撩妹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fe)。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周南·关雎》,据说是孔子编撰《诗经》时,最后才搜集到的,但据说产生的年代又是最古远的,所以《周南》就作为《诗经》的开篇。
周南,指的是周朝南方那一块,主要是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现在湖楚江南一带,包括苏皖川闽粤桂等,即当时的楚国吴国越国等地区。
诗歌大兴,与汉高祖刘邦有很大的关系。
刘邦建立汉王朝以后,回了一次故乡沛县,邀集众多故老乡亲子弟,集中120个青少年,教他们唱刘邦写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这首《大风歌》,是真正的老干体。
但这种老干体,有艺术性,如第一句即“起兴”,由此引出后面二句,诗中贯注了作者深刻的理想,以及对天下深切的关注。
从诗的形成、发展的历史来看,是先有古体诗,后有格律诗。我们学诗,建议从古体诗开始,尤其是书画家们。
古代的书画家,不会写诗词的,几乎没有,因为那时的大环境和我们现在不一样,从入学起接受的就是古诗文的教育,我们现在书画家入学只接受散文类的语言教育,缺乏诗词类的文学修养。
缺乏文学修养的书画,天生的营养不良,特别是书法和国画类的作品,更加如此,因为文学艺术是先有诗文后有书法书画,古代的书画家作品能出神入化,所谓“画中有诗”,现代的书画作品绝大多数都因为没有诗文底蕴,于是就少了那一份神韵。所以,建议我们在座的书画家们能多读一些古诗文,用古诗文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这也是一种“培根铸魂”。
我常常对别人说,不要以为自己的诗词很好了,要知道“文无第一”,我就只把自己的作品当成第三流作品,哈哈哈,当然,我还是有蛮骄傲的,我自认为自己居于全国第三流首座。早些时候,和别人吹牛皮说,雨花区书画家在全国有几个小有名气?恐怕还没有吧?而我们雨花区诗人在全国小有名气的,大有人在。
莫扯远哒,回到正文上来。
书画家学诗词,从哪里入手?我个人意见,建议从田园诗、山水诗开始。
比如,读读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饮酒·幽兰生前庭》: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你画个兰草,写上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多有味呀。)
比如,读读谢灵运。
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祖父谢玄是东晋名将。
谢灵运18岁袭封康乐公,刘裕篡晋,降为侯。后为永嘉太守,不久辞官,隐居会稽。元嘉十年,因反对刘宋王朝被杀。他是晋、宋之际著名的山水诗人,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他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著述丰富。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打破了玄言诗统治诗坛的局面,为诗歌的发展开拓了新天地。他对山水观察细致,又能自铸新辞,准确地描绘自然景色。
《登池上楼》是其代表作。这首诗写诗人久病初起登楼眺望时的所见所感。景物描写是很成功的。对比兴手法和典故的运用也非常准确恰当,对偶工整。
《登池上楼》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比如,读读谢朓。
谢朓(464~499),字玄晖,与谢灵运同族,并称为“大小谢”。是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和沈约等人根据汉语的四声来研究诗歌中的声、韵、调配合问题,提出了“八病”主张,对近体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士族文人习气较重,居官思隐,诗歌内容较为单薄。他的出身和经历与谢灵运有些类似,诗歌创作受谢灵运的影响很大,继承并发展了谢灵运的山水诗。
他的山水诗色彩冲淡、语言精美、清新流丽、情味隽永,既吸取了谢灵运那种刻划细致逼真的长处,又洗涤了玄言诗中的仙气与佛理,形成了秀丽清逸的诗风。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其代表作。
此诗通过对晚登三山回望京城所见春江日暮美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京都的无限留恋与急切思归的心情。用白描手法,写景精妙,语言优美,音韵和谐,典故妙用,艺术上十分成功。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比如,读读李白、王维、孟浩然、刘禹锡、苏轼等等。
读一些田园诗山水诗,在你的画作上,把古人切景的名句写上去,就会多一点味道。比如,
你画个美女图,题上李白的“沉香亭北倚阑干”。
你画庐山,题上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你要画个圭塘河,可以题上我的“曲绕圭塘岸木森,何堪鹤背作轻吟”,画个圭塘河边饮酒图,题上我的“圭塘河畔携壶酒,水波岸石俱为友”,哈哈哈。
如果自己能写那么几句,诗、画都是你的原创,保证你会高兴得多喝一杯酒,多吃一碗饭,想起来睡梦里都可以得意的笑醒。
我在前面说过,先有古体诗,后有格律诗。我们学诗,建议从古体诗开始。
为什么这样建议呢?
因为古体诗自由度大一些,不受字数、句数、字声平仄格律、对仗等方面的局限,只要有诗意、能押韵,就行,学起来比较方便。
说到这里,首先要讲一下字声。韵,就是由字声决定的。
汉字,一字一音,有的字,有几个音,如前面的《诗经·周南·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个“芼”字,就有平声(读毛)、上声(读卯)、入声(读莫)三字读法。搞清楚字声,是写诗词要掌握的第一项本事。
怎么样很容易的去掌握字声呢?给大家提供两种方法。
一是写出来的字,要读出声音来,在读的时候区别字声平仄。(比如,两个黄鹂……)
一是利用工具书。主要的工具书是《诗韵新编》、《唐宋词格律》这两本书后面的附录。《诗韵新编》附录有“佩文诗韵”,佩文诗韵就是平水韵。《唐宋词格律》附录有“词韵简编”,词韵简编就是词林正韵。
这两个方法最好能结合起来用。
字声,分两类,一类是古音,另一类是今音,今音即普通话,我们不谈,专谈古音。学诗词,建议大家掌握好古音,不建议用今音,这是因为传统诗词固有的音乐美决定的。今音虽然有平仄,但没有入声,读起来少个味,另外,有些字按今音发声,觉得不押韵了,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斜字按今音读,就冇一点味。我们说传承传统文化,就是要继承传统文化的衣钵才对,如果另搞一套,还算传承继承吗?
字声有四:平上去入。
如:
平声:呀,爷
上声:雅
去声:亚
入声:压
掌握字声的目的,一个是可以合理的安排平仄,二个是可以合适的选择韵脚用字。
没有掌握好字声,句子字声平仄就会失替失粘失对,导致音乐美遭受破坏。
先讲押韵
一般,在偶数句子的句末那个字,用同一个韵部的字,读起来会产生铿锵和谐的音乐感。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流、楼,同属平水韵【十一尤】。
第一句,无论什么题材的诗,皆可押可不押。其他句子,凡奇数句子,皆不要押韵,但必须用仄声字。如果韵脚是仄声的,奇数句子句末则用平声字。
如:李绅《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是,一二四句,押韵,押的是仄声韵,第三句(奇数句子)句末“餐”字,是平声字。
再讲字声平仄的安排。
句子中,字声平仄是按节拍交替安排的,一个节拍两个字,平平仄仄平平仄,在二四六字位上交替安排,简单的说,就是二四六字位应该是平仄平、仄平仄。错了,就叫“失替”。
如:
山林乌啼月痕移,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泉声夜落小楼西。
第一句“山林乌啼月痕移”,二四六字位原本应为平仄平,现在弄成了平平平,这就叫失替了。
相邻的上下两句,在相同的字位,字声平仄相反,就是“对”,错了就叫“失对”;相邻的上下两句,在相同的字位,字声平仄相同,就是“粘”,错了就是“失粘”。
我们来看: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交替)
仄仄平平仄仄平(一二句,二四六字位字声相对)
仄仄平平平仄仄(二三句,二四六字位字声相粘)
平平仄仄仄平平(三四句,二四六字位字声相对)
律诗重叠一遍就是了。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交替)
仄仄平平仄仄平(一二句,二四六字位字声相对)
仄仄平平平仄仄(二三句,二四六字位字声相粘)
平平仄仄仄平平(三四句,二四六字位字声相对)
平平仄仄平平仄(四五句,二四六字位字声相粘)
仄仄平平仄仄平(五六句,二四六字位字声相对)
仄仄平平平仄仄(六七句,二四六字位字声相粘)
平平仄仄仄平平(七八句,二四六字位字声相对)
这只是借“平起不入韵”式作讲解,实际写作时就会有许多变化了。如“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还有“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还有“仄起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是四种基本范式,在这四种范式的基础上,可变化成十六种格式,其余不再例证了,自己以后在读书时可以看到。
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句子字声?这与中国文字的声调可以产生音乐效果有关系。我们都知道,诗词是要音韵铿锵、朗朗上口的,如果字声安排不合此理不照这个规矩,当然就不会产生音乐美了。
各位以后在读诗的时候,看到喜欢的,你就背下来,然后逐字标出平仄字声,然后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看看作者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来表达他的立意的,然后,尝试着步韵写一个。这样做,保证你三个月就可以入门了。
2020-08-30 舞蝶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