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

一个小小的习惯所产生的效果会通过“复利”而产生惊人的结果。就算是小小的行动,一旦重复就会以“等比倍数”倍增。还有,小小的行动最初可能成效很慢,但是到了某个时期就会产生“爆发性”的效果。问题在于大多数人都等不到那个时候,就自行放弃了。

想获得惊人成绩唯一途径,就是重复每一个小步骤。这句话说明了“习惯”的力量。

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慢慢积累,等到了一定程度会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管什么事都需要坚持,坚持是为了,积累能量,坚持久了也就成为了一种习惯。

所谓的习惯就是“不依赖意志或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续的事情引导到如每天刷牙般轻松的状态”。总之,保持行动自动地持续进行,就是“习惯”。

咱们所有行动几乎全部,或者少有95%,是由本人的习惯所决定的。所谓习惯,就是对于外来的刺激做出无意识的反应,或者条件反射式的反应。当身体学会某种行动,不用思考或努力就可以轻松做出反应,这就是习惯。

心理学家说,人类有95%的行动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而大部分的无意识行动都是通过习惯产生的。

那么,为什么人会产生习惯?

原因是我们有意识的行为,其实是有限的。习惯就是重复的行动化为无意识的行动(自动化)。

习惯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习惯就是在脑中设定的程序。在这里 ,要理解的一项的重点是,对于大脑而言,没有所谓的好习惯或坏习惯的分别。以大脑来看,这只是在一定时期内重复进行某项行动而已。无论好习惯或坏习惯,身体都会记住这项行动。

如果好好地运用习惯,将得到很多益处,也能够获得更充实的人生。

那么,为什么我们无法把自己想持续做的事情转化为习惯呢?

简单来说,那是因为人类具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倾向”的特点。不管是身体或心理状态,如果不能维持在固定状态的话,就会被各种变化所影响。对于人类而言,保持在固定的状态会感觉比较舒适,变化则会被视为是一种威胁。

一旦打算培养新习惯,身体就会开始产生反抗,试图不被新的行为影响。这就是人会产生“三分钟热度”现象的内部机制,也是培养习惯之所以会这么困难的原因。

若想要战胜这种抵抗,培养新习惯的话,需要多长时间呢?

关于习惯化所需要的时间有各种说法(有说二十一天、有 说一个月、有说三个月、有说六个月)。不过,以结论来说的话,所需要时间的长短依照想培养的习惯的种类而定。因为习惯不同,习惯引力作用的强度也不一样。

举例来说,以下三种习惯有可能在相同的时间培养出来吗?

1、写日记的习惯

2、减肥的习惯

3、思想习惯

比如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跟生活息息相关,只要记录生活中一些东西,每天做了一些什么事,今天开销了多少等。所以对人类而言,培养行为习惯难度不大。

培养习惯的时间大约需要一个月。

身体习惯是与身体节奏相关的习惯。比如,减肥、运动、早起、戒烟等等。

相对于上一个习惯,培养身体习惯带来的变化对人的影响较大。

培养习惯的时间大约需要三个月。

思考能力相关的习惯。例如,逻辑性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正面思考等习惯。

思考习惯与当事人的性格有关,所以对于变化所产生的抵抗也最强烈。

培养习惯的时间大约需要六个月。

所以培养不同的习惯多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并不是所说固定的时间,每个人要更具自身的情况来定。

最初开始培养习惯是最困难的。就像发射火箭时最困难的部分就在于穿过大气层。穿过大气层需要巨大的能量,这是因为火箭会被地心引力拉回地面的缘故。不过,一旦火箭进入太空,就脱离了地心引力的影响,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就能够前进。

把这样的现象套用在培养习惯上的话,地心引力就是“习惯引力”。只要有机可乘,“习惯引力”就会让人停止前进。

阶段一        反抗期:马上就想放弃

阶段二        不稳定期:被预定事项或他人影响

阶段三        倦怠期:逐渐感到讨厌(有没新鲜感)


在第一阶段“反抗期”中,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马上就感觉没劲,只有三分钟热度。

2、计划内容太过勉强,导致中途放弃。

3、时间一天天过去,变得越来越懒得行动。

若以天气来比喻的话,反抗期就如同面对狂风暴雨,连站都站不稳的状态。这时习惯引力十分强大,总之这是非常艰辛的时期。

很多人总是说:“哎呀,我真的很忙,没有时间”“一开始的两三天执行了,但是......”他们最后都失败了。让人找借口的原因就是强大的“习惯引力”。习惯引力可以说是培养习惯的最大难关,不过,反过来也可以说,若要度过反抗期,就等于你已经成功四成了。

那么,怎么样才能度过反抗期呢?

不管培养什么样的习惯,“每天持续行动”是很重要的。哪怕是每次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做某一件事,只要坚持五分钟都可以。按这样的方法每天重复去做,慢慢就会形成肌肉记忆,就像每天早晚都要刷牙一样,只要没有一次没做就会感觉不舒服!这样就证明习惯养成已经成功了。

怎样预防失败呢?

失败的第一原因是太贪心,想同时培养两种习惯,这样会加强培养习惯的阻力,导致坚持不下去。如要培养习惯,请先挑战一项习惯,等打成目标之后,再继续挑战下一项习惯吧。千万不要贪心啊。

失败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行动规则太多、大复杂。复杂的事情容易失败,简单的事物容易坚持,这是真理。

失败的第三个原因是过度在意结果,导致行动节奏被打乱。以专注目标来提高行动力是很有用的,我也肯定这样的做法,不过,前提是绝对不能打乱习惯的行动节奏。首先应该重视的是培养习惯本身才对。

在第二阶段“不稳定期”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

1、在已经安排好的时间内插入其他事情而荒废计划。

2、因为私事导致计划中断。

3、因为天气或突发事件导致多日无法持续行动。

如果没有执行预定计划而被旁人影响的话,对好不容易定出来的计划,也会产生“管他的,好麻烦,真无聊”的感觉,结果就会导致失败。

若想度过不稳定期,就要“建立能够持续的机制”。

不稳定期的对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项:

对策一:行为模式化

所谓“行为模式化”,是指把你想培养的习惯化为固定模式(时间、做法、地点),并认真执行。

我们不知不觉养成了好多习惯,这些习惯被嵌入到每个人分生活之中,所以我们每天都会重复做出习惯性的动作。

因此请把你想陪养的习惯化为正确而规律的行为模式吧。

对策二:设定例外规则

计划在怎么周全,想要一整个月都遵守,也是极为困难的。

如果因为突发事件导致行动总是被中断,可能就会产生自我厌恶感或无力感,继而提不起劲,最后就失败。

因此,设定“例外规则”就显得很重要。设定例外规则并不是为了宠溺自己,而是为了让计划保持弹性。灵活运用“模式化”与“例外规则”,就是能够培养固定的行动节奏,从而弹性地培养习惯。

对策三:设定持续开关

是在学习过程中奖励自己提升干劲,也可以目标分数写在纸上为自己加油打气的效果。说白了就是对自己奖惩制。

在第三阶段“倦怠期”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

1、感觉厌烦提不起劲。

2、感受不到培养习惯的意义。

3、因一成不变而产生空虚感。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最后阶段的倦怠期最容易产生一成不变的感觉。这时候可能会无法感受到持续行动的意义或产生不满足感。这些情绪都会化为“好像没有意义”“好无聊”“感觉好烦”等放弃的借口。

所以,为了培养良好的习惯,请一定要巧妙且谨慎地度过倦怠期。

倦怠期的对策有以下两项:

对策一:添加变化

在倦怠期中花点心思添加变化的话,便能够有效度过这段时期。一旦感觉一成不变时,就因该灵活应对。所以请多多思考不同的变化方式吧!

对策二:计划下一项习惯

有计划性地拟定方案,一旦培养一项习惯之后,马上就进行下一习惯的计划,始终保持新鲜感。

在倦怠期最后阶段计划下一项习惯就是为了建立西瓜的连贯性。你要不断地为培养习惯投入心力,如此才能得到良好习惯所带来的甜蜜果实。

想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你就需要坚持行动。

人是被习惯所塑造的,优异的成绩来自于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行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