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前面三天休假期间,原本期待自己可以恢复早睡早起,运动还有良好的学习状态,但是并没有实现。直到9月1日,先实现了5:00早起,但是手机却没有充上电。第一天的微习惯严格意义上算是失败了吧。
早起后我按计划高能量打卡、阅读、抄文,以为这一天就这样度过了,逐渐步入正常轨道;上班途中,进地铁站,小伙伴电话告知管控措施可能会加强,刚步入正轨的神经又被扰乱了。又找其他伙伴询问信息的真假,其实那时自己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前次热总组织的购物节,我已经采购了一批物资,昨天晨跑看见临近的小区被封,我又和队友去采购了一批物资;到单位又和同事聊起疫情,注意力一直被疫情管控措施牵绊,没有安心工作。
上午发布了管控措施,中午吃饭后又去采买了零食和药品,处理了力所能及的工作,然后回家。这是周四了。周五居家,这天的早起又再次失败了。那天大约都是陪伴中,有些恍恍惚惚的吧,因为睡前其实心知肚明如果早起失败就没有自己学习的时光了,可是手环震动后,我再次选择睡过去。也许遇到这样的时刻就应该允许情绪同时及时止损,收拾情绪接着做该做的事情。
这周的感悟是什么呢?
1、要有应对不确定未来的强大内心和能量,专注自己当下可以做好的事情。
2、遇到行为、现实与自己理想不一样时,接纳并及时调整,收拾情绪接着做该做的事情。
这周做了什么呢?
1、完成《终身成长》第三章领读稿写作;其实本书的内容也挺让我感触的,我一边读一遍思索,到底自己是固定型思维还是成长型思维,读完本章我意识到这段时间我在社群学习中固定型思维占主导,害怕竞争和比较,恐惧自己不如别人,有时看人会带着有色眼镜。其实在工作中,这种思维也有,而且通过今天的觉察这种思维其实带给我很多负面情绪,自己加了很多戏。
2、这周和先生跑步4天,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我想我可以挑战一下自己的最佳配速。明天起居家,不清楚还能外出活动不,如果不可以就只有用其他运动来代替了。
3、链接采薇,对第二篇文章的大纲进行修改。谭老师进行了修改,我还没有看。晚上行动起来。[也正好利用在家的时间,把自己认领的第二部分写起来。居家的关键是早起,因为娃在家真的做不了太多的额事情。周五坚持早起,在娃起床前完成事项,之后全勤陪伴。]
其实这部分并没有如预想的做起来,直到周六才链接了谭老师,发现自己按理解修改的大纲其实并没有契合要求,正确步骤应该是先沟通,再调整。我在阅读对方书写的文字时,更多以否定的态度去理解,认为自己没做对;其实沟通下来,谭老师更多是在提醒我们写作中需要注意的点。所以以后类似情况,不明确如何修改时,先约时间沟通。
4、很久没有认真阅读书籍了,把高能量打卡后的时间留出1个25来,进行《终身成长》的阅读。阅读、反思、践行我想这样结合才能助力自己更快速的成长,减少卡壳。是的,但是发现周六和周天有些困难,尝试看看能不能读到领读的前面去。
5、完成抄文一篇,抄写洞见上稻盛先生6句名言。
这周还是或多或少有些遗憾,有些目标比如学习一课新父母课堂就没有捍卫完成;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我过于理想化了,以为自己可以按照规定的时间段去做,其实不行。关于这点应该是在时间管理营就认识到的,完全不用不舒服。而应该是对常规事项关注大致的完成时间,做到预估基本准确就好。
其实这周还感受到自己内心的矛盾,有很多拧巴的地方,不着急,慢慢来,慢慢修行,一点点去打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