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变世界的幻想(上)不要痴迷于“伟人理论”
“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呢?
你的答案是什么?
“个体改变世界”是21世纪影响力最大的意识形态之一,但这只是一个巨大的幻想,其中掺杂着两种类型的认知偏见。
第一种是专注点幻觉
丹尼尔·卡尼曼对此是这样解释的:“生活中没有什么事真的非同小可,除非你正在想它。”我们的注意力好比一个放大镜:一旦我们全身心投入到制定改变世界的策略之中,它在我们脑海中的重要性就会比其实际的重要性大很多。我们总是习惯于高估自己计划的重要性。
第二种认知偏见叫作意向立场
这是美国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提出的概念。意向立场意味着,我们会假设是某种意图推动了改变的发生,无论其背后是否真的存在意图。
比如,印度正是因为有了甘地,才终获独立;乔布斯让智能手机变成了现实;没有奥本海默,就不会有原子弹;没有爱因斯坦,就不会有相对论……在每一次世界发展的背后,都注定藏着一个改变世界的意愿,这便是我们的猜测。
意向立场会让我们将世界历史解读为“伟人”的历史。有些聪明人恰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方,却常常得到我们过多的颂扬。
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在无数趋势和影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所有重大的变革中,都会包含一些偶然因素。
举例,美洲大陆的西班牙人,非因聪明强大而占据美洲,而是带来了欧洲的疾病,引发当地土著大量死亡,帝国瓦解,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现状。
四十二、改变世界的幻想(下)为什么我们不应将任何人(至少不应将自己)奉上圣殿
从根本上看,一切需要被发现的东西,都会在某个时刻被某个人发现——这便是来自科学的咒语。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企业家和行业领袖。
沃伦·巴菲特说:“好的业绩更取决于你上的是哪条船,而不是你在多么努力地划船。”
那些著名的发明家和大企业家,他们都不是时代的父母。当然,他们用自己精湛的技艺引导了关键进程。
因此,在将杰出人物奉上圣殿之前,我们应当三思。在面对自己的成就时,我们则应当保持谦虚。
无论你的成就多么不同寻常,事实上,即使没有你,该到来的也还是会到来。个人对世界的影响微乎其微,唯一能够让你发挥出决定性作用的地方,就是你的个人生活。
请专注于自身所处的环境吧,此时你便会发现:打理好自己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足够远大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