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大家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今天我们继续聊刘勃的《失败者的春秋》。
上期节目我们说到,晋惠公病重,在秦国做太子的子圉逃回了晋国抢位子,远在齐国的重耳也跋山涉水来到秦国,希望能够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抢位子,秦国敏锐地意识到,帮助重耳回国即位,才是最利于秦国的。
我们先说太子子圉,他回到晋国之后,晋惠公死了,他顺利抢到了晋国国君的位子,他一即位,就下令不得追随流亡者。这个流亡者当然指的就是重耳了。他还规定了一个回国日期,逾期不归的杀无赦。为让这个新规定得到落实,怀公拿父亲的外祖父、德高望重的老臣狐突开刀,你必须把你儿子从重耳身边喊回来。这个狐突的儿子就是一直追随重耳的狐偃,他是重耳的舅舅,当初重耳离开齐国,他可是费了好大的力气。
面对晋怀公的威胁,狐突却发表了一番大义凛然的议论,认为自己的儿子既然做了重耳的臣子,就有忠于重耳的义务,做父亲的教导儿子不忠,是违背自古以来的伟大规范的。于是狐突就被怀公处死了。这种作风,足以让晋国上下寒心。逼人选边站,必须要以巨大的实力优势作基础,不然就是把人推向自己的对立面。至此,重耳回国登基就没有悬念了。
秦军护送重耳渡过黄河,秦晋边境上的几个重要军事据点望风而降。经过短暂的谈判,抵御秦军的晋军主力也向重耳交出了指挥权。祭拜祖先之后,重耳登上国君之位,成为晋文公,而晋怀公自然就被杀掉了。
后人推算晋怀公的年纪,他当时估计也就十五六岁,搁今天也就是个不安躁动的中学生而已。所以今天论史的人,居高临下指责他政治低能时,也不应该忘了这一点。
晋文公当上晋国国君之后,其实就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从个人角度出发的,就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第二件事是从国家利益出发的,那就是他要学习齐桓公,高喊尊王攘夷的口号,让晋国成为真正的强国。这里的王当然是指周天子了,而夷就是一些文明程度比较低的小国家了。但是要想尊王,最好当然是王遇到麻烦,然后你才好去替他解决困境。
可是晋文公的运气真的是太好了,他即位的当年天子就被王后劈腿了。
事情是这样的,王后与天子的弟弟王子带私通,于是天子去捉奸,竟被奸夫淫妇赶出家门。
为天子捉奸,送天子回家,是绝佳的尊王机会,晋文公反应却很迟钝,倒是秦穆公得到消息,立刻把大军带到了黄河边。联系之前他送晋惠公和晋文公,对送人回家这件事,他确实有丰富的经验。但秦国实在太偏远,穆公想去勤王,还得向晋国借路。这时候,晋文公才在狐偃等人的催促下开始救援行动,他请秦穆公回去,自己兵分两路,一路去接应天子回家,一路去诛灭兴风作浪的天子之弟王子带。
从这个时候开始,晋国就在晋文公的带领下开始壮大起来,这个时候晋文公就想起了当年他流亡时期在一些国家的屈辱经历,所以他就像吞并这些国家,我举一个例子,就是郑国,上期我们说了,他当年去郑国的时候,郑文公不但不想招待他,还赶他走,所以晋文公现在作为晋国的国君,他就联合了秦国去攻打郑国。但是那个时代讲究师出有名,所以晋国给的原因就是两个:
第一个叫作“无礼于晋”,就是“当年我们晋国的君主在外面流浪的时候,你们郑国对我们无礼,对我们不好。”也就是我们讲到的郑文公没有以礼相待。
第二个原因叫作“贰于楚也”,这个“贰”的意思,就是同时有两个主人。也就是说,郑国当时作为一个小弟,你一方面服从了晋国,另外一方面又在背后偷偷摸摸地认着楚国做大哥。
但是你看这两个原因,你会发现一个问题,这跟秦国有啥关系啊?
对,郑国人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郑国有一个叫佚之狐的人,他就提出了一个战略,就是我们要派合适的人去和秦国谈判,让秦国退兵,而这个人选他也选好了,就是烛之武。
但这个烛之武在郑国的官位很小,他是养马的,这也就侧面说明郑文公其实不太会用人,但是危急关头,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所以就听从了佚之狐的建议,就找到了烛之武,让他去退秦兵,结果烛之武来了一句我干不了。为啥干不了呢?因为我没本事,当我年轻力壮的时候,我都没有别人好,更何况现在我一把年纪,老骨头一把,干不成这个事。
烛之武不仅仅是在发牢骚,他还想试探一下郑文公的决心。
郑文公当然也不傻,所以他使出了一个绝招,那就是真诚。
郑文公说:“我没有早点重用你,现在国家快不行了我才来求你,这确实是我不对。”
讲完这句之后,他又说:“如果我们郑国被这个秦军跟晋军给灭国了,那么对你也会有所不利。”
你可能会说,烛之武不过是个养马的小官,就算郑国亡了,对他有啥不利?损失最大的应该是郑文公自己吧?这当然没错,但是你要知道,有能力左右烛之武生死的除了秦军,还有郑文公,说白了,郑文公这是在威胁烛之武,如果你不帮我去退秦兵,我保证让你死在我的前头。
烛之武当然能够听明白郑文公的意思,所以他就答应了,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烛之武让别人把他拿绳子捆起来,然后从城墙上吊下去,之所以选择在晚上用这样的方式出城见秦军,当然是为了防止晋国人知道这件事。
烛之武一见到秦穆公,第一句话就是:“现在秦国跟晋国两个大国来围困我们郑国,我们知道自己死定了。”这个开场白非常高明,首先他消除了秦穆公的防备心,其次他没有一开始就基于郑国的利益要求秦穆公退兵,反而能够让秦穆公愿意听他继续说。
所以接下来烛之武就开始讨论秦国人的利益了。
他就给秦穆公说,如果灭了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劳烦您把我们灭掉,可是灭掉郑国真的对您有好处吗?
我们知道,秦国和晋国都离中原比较远,他们都想入主中原,但是晋国在秦国的东边,所以就算郑国被灭了,秦国在郑国拿到了地盘,但是中间还是隔着一个晋国,这样的话是很不利于管理的,所以其实灭掉郑国,真正占便宜的是晋国,因为它离郑国最近,所以烛之武就提醒秦穆公,如果你的邻居肥了,相对来讲你就瘦了。也就是说,你不能光想着灭亡郑国秦国增加了一点利益,你要看到的是灭亡郑国晋国增加的利益比你多多了。
如果你不灭我们郑国,你就把它放在这儿,你就把它当成你将来往东走路上的一个主人,招待你的这么一个角色,也就是说把郑国当做秦国的附庸或者办事处,那对秦国是有极大好处的。
烛之武的这句话特别有名,直接影响到了我们今天,比如我们今天请别人吃饭,说今天我们做东。什么叫“做东”?就是从这个里边来的。
我们今天还经常用一个词,叫东道主,也是从这里面来的。
其实说到这儿,烛之武已经说服了秦穆公,但是烛之武觉得光让秦国退兵还不行,他还要瓦解秦国和晋国的联盟,他的方法也很简单,翻旧账啊。
我们之前就讲过,秦穆公曾经扶持晋惠公上位,结果晋惠公一上位就翻脸不认人,许诺给秦国的河西的几座城池不给了,晋国大旱秦穆公给晋国送了那么多粮食,但是到了第二年秦国人大旱的时候,晋国不但不送粮食,甚至连卖都不卖。
当然你可能会说,这都是晋惠公干的事,现在晋国的国君是晋文公,他俩虽然是兄弟,但是差距很大啊,那烛之武就不管了,他就是想告诉秦穆公,晋国这个国家啊,贪得无厌,而且不懂感恩,动不动恩将仇报,你要是放任他向东扩张,那么他的实力强大之后,他难道就不会向西扩张吗?他今天能吞并郑国,等他实力强大了,他就不会吞并秦国吗?
你以为你今天帮助晋国吞并郑国,晋国会感激你?你看看晋国之前对你们干的事情,他们不会的,等你把他养肥了,把自己饿瘦了,他肯定会打你的,所以你现在是不是想要削弱秦国,便宜了晋国呢?
大家看烛之武的这个分析,真的是非常厉害,他成功地把本来是郑国和秦国之间的矛盾,转移成了晋国和秦国之间的矛盾,所以秦穆公听完了之后,就直接和郑国结盟了,而且还在郑国驻兵帮他对抗晋国,自己则带兵回国了。
这下晋国人就特别生气,晋文公的舅舅狐偃再次出场,他就劝晋文公打秦国和郑国的联军,但是晋文公拒绝了,他说没有秦穆公,我不可能成为晋国的国君,我现在去打秦穆公,这个事情是不仁义的,会损害我的名声,而且秦国现在是我们的盟友,他们的确撤兵了,而且还在郑国驻军,但是他们也没有跟我们开战啊,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直接向秦国开战,就是直接放弃了秦国这个盟友,这是一件不聪明的事,更何况我们现在临时改变作战计划,我们自己是乱的,而郑国现在有了秦国的帮助,人家是整的,从打仗这件事来讲,我们可能胜算不会太大,所以我们还是别打了,我们也回去吧。然后晋国人就撤军了。
所以你看烛之武多厉害,他简直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他能成功的关键原因其实就是他一直在分析,打郑国还是放郑国这件事情对秦国人的利弊到底是怎样的,而不是对郑国人的利弊到底是怎样的。所以我们如果再去和别人交涉一些事情的时候,不妨学学烛之武,不要上来就站在自己的利益上讲,因为你怎么样,别人其实不那么关心,每个人关心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如果你能够站在对方的利益上,帮对方分析得失,就能说到对方的心坎儿里,也许就能更好地达成你的目的。
说到这儿,刘勃的这本《失败者的春秋》我们就聊完了,我通过晋文公这样一个人物把春秋时期四大强国,齐国、晋国、秦国和楚国都带到了,希望能够让你从整体上对春秋的历史有一个了解,如果你还更进一步了解春秋历史,我还是推荐你去看原书。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本期书单:
1.《失败者的春秋》,刘勃著;
2.《重新发现<诗经>》,刘蟾著;
3.《左传》,左丘明著;
4.《史记》,司马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