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通过读一个资深手机党的文章,发现了"百词斩“,当即下载使用。二十天下来,发现软件真的好用,对自己真的有益。使用者可以选择某一应用方向的单词,软件本身自带复习和鼓励监督设计,有效解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天十五分钟,让我想起了当年的英语课,勾起了继续深入学习的欲望,甚至想努力成为一名兼职翻译。于是,我留言说:
送了十个App,顺带让我造了一个梦,感恩!
这件事让我懂得,读文章最大的意义,莫过于文章真的使自己发生了改变。
而一篇文章的观点可行性强与否,首先要看作者的功底和内涵,其次看读者的态度和执行力。
将文章写的晦涩难懂,看似高深,读者读后一头雾水、不知所云,那也是没用的,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果文字如潺潺流水,平和却长久有益,那便是有意义的文字了。
更希望读者是带着态度去读每一篇文章。对于文章的观点,首先你要加入自己的思考。不要将一篇文章神化,假想它在高处、你在低处,其实阅读本身是一种交流。其实本来就是各有思索,互相碰撞,只是它给你加入了一些新的感悟而已。我有一篇《所谓的迷茫,其实是你想要的太多》在简书上收到了这样一条评论:
“感谢,正好今天正在想这个问题,然后看完文章豁然开朗。感谢生命中总有一些人不经意说了一些话就对某些人有了巨大的帮助。”
作为作者,为自己的文字给他人带去裨益,心里欢喜,同时也为这位伙伴的思考点赞,为他的收获高兴。
其次,对作者抱有一种尊重。其实每一个作者,都是一个同你聊天的伴。你与同伴聊天,一言不和就破口大骂吗?三个月下来,看到很多读者在文章底部的留言,言辞极具攻击性。其实,大家都是普通人,真的不必互相苛责。如果文字写进你心里,请点个赞作为鼓励;如果意见相左,或者可以私信互相切磋,或者留言表明自己的态度,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想想我们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学和艺术从来都不只局限于一种形态。就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期,其他学说都没有灭亡。那我们为一个观点在一个虚拟世界里口诛笔伐,实在是一件不理智的事情。
再次,请记得自己有主观能动性,这就是执行力。遇到文章推荐的漂亮的观点、做法,要运用到实际当中,不要仅仅停留在文章本身和朋友圈里。有的时候,当时觉得一篇文章字字珠玉,转身就忘了;有的时候一个顺手分享在朋友圈,仅仅是为了提升下朋友圈逼格,根本不会有持续意义的产生。
很多人,一看到观点类的文章,还没看到结尾,就迫不及待地甩出两个字“鸡汤”。你知道吗?一件事物的产生总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例如: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电影蓬勃发展的最大历史背景是战争和经济萎靡不振;经济学里的口红效应是指经济萧条导致口红热卖;微电影的产生离不开“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的形成。鸡汤产生并拥有巨大市场,大概是因为现在的人压力大的同时上进心强,并急于为矛盾的内心寻找一个出口。所以,鸡汤本身没错,倒是喝鸡汤的人,到底能喝出几分滋味来呢?
杨熹文曾说,写作是一门孤独的手艺,意义在于分享。那对于读者而言,阅读是一笔欢喜且划算的交易,意义在于收获。
所以,多点交流,多点尊重,多点应用,写作和阅读原本就是一对分不开的伴,各位玩伴,祝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