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70后姐姐的碎碎念,喜欢读书写作,退休后闲靖少言,不慕荣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大自然中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再退回到书斋一隅,安静地畅游在书海文字间,学习思考、感悟输出。
退休后生活极简,社交极简,却让我过出了规律和自觉,每天5公里晨跑,每日公众号更新,这样的节奏,让平常日子既充实,又保证了五十岁以后的成长性,这样的退休生活让我感觉每天都在靠近是更好的自己,闪闪发光。
早上继续跑步,今天是初伏第五天,刚下过雨,早上还有些凉意,但是没跑几步,就开始出汗,这次我学乖了,戴了个运动护腕,就当擦汗的小毛巾了。
热是真热,但是榜样有力量。最近跟着麦家阅读,也更多地了解了麦家到本人,61岁的他每周跑步5次,还有1次力量训练,跑步是他保持体能的方式,也是他在喧嚣世界中保持内心秩序,能够持续写作的秘诀。
76岁的村上春树跑步42年,直言跑步是他生活的一个支柱;作家冯唐在他的书里写着跑步的十个好处,其中两点就是去烦和充电;91岁的作家王蒙,仍保持着每天走步的习惯;懂懂也把每天把健身当作雷打不动的任务。
当然公众号写手跟真正的作家是不在一个量级上的,最近跟着麦家阅读,他说,要用20年的时间,陪人读完1000本名著,真的不是一个level,牛人的高度难以企及。
但是就算是絮絮叨叨,也需要认真观察、积累素材、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我时时有这样的恐慌,会不会哪天枯竭了,再也不能更新了,那岂不是辜负了关注我的1157位小伙伴,而且现在每天还有新增关注,有点心虚,有点拿不住。
仔细回顾自己的写作历程,从2020年1月入驻简书,1420篇文章,字数1003018,居然100万了,肯定有水的成分;2024年6月注册微信公众号,原创286篇,阅读上万的文章好像也有几篇,这个几乎没有水分,每一篇我都是在用自己的真诚、真实来写作,而且结识了很多同频的小伙伴,也得到了很多溢美之词,之所以罗列这些,并不是炫耀什么,而是给自己找信心。
光有信心还不行,还要有精力、有能力才能完成日复一日地输出。
为什么那么多写作牛人的认知逻辑都是一样的,也和我每天运动的做法一致,大道至简,都在寻常处。
你要说牛人多牛吧,确实很牛,但是把他们做的这些事拆解开,我们普通人也能做,唯一做不到的,就是日复一日地用心和坚持。
一边跑步一边听文章,今天早上听的是刘润与华杉的对话,华杉说自己在生活方面受曾国藩的影响很大。曾国藩就曾经说过,做任何一个学问,都要有日日不断之功。
我们一起看看华杉的日课:
他每天坚持阅读一小时以上。大年三十休息一天。其他时间,必须学习。
每天学习45分钟英语,从不间断。
每天坚持21:30就睡觉,第二天早上5点起床。非常自律。
每天早上5点-7点,用头脑最清醒的时间写作。已经坚持2000多天,从不间断。
拆解一下,除了写作这个事需要一定天赋外,其他好像都不难,阅读一小时,晚上9点半睡觉,但是天天坚持,一坚持就是5年、10年,这个就太可怕了。
就像罗胖的60秒语音,一翅子干了10年,他的文明之旅,要干20年, 他们活该厉害。
小伙伴推荐给我一篇文章“很多人都被困以临界点之下”,是的,开窍的本质就是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突然就有了新理解,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然后在超大积累的基础上又来了一个大爆发,直接把其他人彻底甩开了。
麦家说,读一本书可能没什么改变,但一本书能牵引出第二本、第三本,累积到一定程度,人生自然会蜕变。
跑步也是如此,十天半个月看不出什么明显变化,一个月后就能发现,身体已悄然适应连续地跑上半小时,一年以后体重跟着下降,而且自信心和跑步动力倍增。
跑过的每一步都算数,当跑步时间积累到那个神奇的一定程度,轻盈的体态、坚韧的心性,充沛的精力、便如约而至。
麦家说,能否安静专注地做自己,成了时代给我们的考验。
这也正是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公众号写手想要做到的,我希望有更好的文字分享给各位小伙伴,把陪伴彼此的余生这件事做成。
早饭后,收拾完毕,我跟先生说,今天要去图书馆。
先生很委屈,说你早上跑步,晚上跳绳,还去图书馆。我这,早上去种菜,下午沾知了猴。言外之意,你这日子过得不要太舒心了,我这累死累活的。
我说,种菜种地是你的选择,读书写作是我的选择,都是自己的选择,没毛病啊!
不过,我还是要感谢先生对我的支持,因为在读书写作这件事儿上,我确实投入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若是真有一枚军功章,当有先生一半。
感谢您的阅读,我的文字是一如既往的陪伴,让我们一起把余生过得很诗意。
如果您也喜欢,请点小红心加持,让更多的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