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日本儿童文学家柳田邦男说:“人的一辈子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抚养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将落幕,面对衰老、疾苦、死亡的时候。我们都会出乎意料地从童书中读到许多可以称之为新发现的深刻意义。”
我小时候唯一度过的可以称为童书的,就是郑渊杰的《皮皮鲁和鲁西西》。那个时候,这些书都是爸妈认为“不务正业”的书,所以我只能晚上偷偷在被窝里,抱着台灯偷看。
我真正开始接触童书,是在2008年,大冬出生后。当时,莫莫已经在少儿出版社上班了,所以她会经常给大冬很多的绘本。我记得从他3个月开始,我们就在反复读《一口袋的吻》《彩虹花儿》《阿文的小毯子》。以至于他看到《一口袋的吻》就会自己开始笑。
现在,每次到你好阅读,我都会心生幸福。
一是有那么多那么好我都没有看过的书。有时候信手随手抽出一本,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动。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这作者,到底咋想的啊?”记得第一次看《甜甜圈阿尼》,第一次看塞巴斯蒂安·麦什莫泽《松鼠先生和蓝鹦鹉》《松鼠先生和第一场雪》系列,都是到了那种拍着自己的大腿哈哈笑疯的程度。而每次笑后,都会觉得心里好柔软。
说幸福的第二个原因是,我用自己的方式给了孩子们丰富的选择。在图书馆,看着两岁多的宝贝都能坚定地选择自己想要的图书。看着三四岁的宝贝,即使不认字,也能拿一本书按照自己的方式讲得津津有味……我都会为自己现在所做之事心生荣耀。因为我确信,我是在用书,滋养着一个个鲜活而稚嫩的生命。
PART 2
家庭读书会伊始,我就计划着写陈赛的这本《关于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来的童书》。因为这本书,是我这个绘本门外汉,开始朝门里走的开始。但不巧的是落笔的那几天,亲爱的图书馆老师们居然把我的书糊里糊涂放进了消毒柜……不过,今天失而复得之后,重新翻阅起来,又多出新的况味。
这和书有关,也和最近图书馆正在尝试的“定点读故事”的测试项目有关。为了更好地带领孩子们去深入阅读,我们上周决定尝试每天的10:00、11:00、17:00、19:00四个时间推出定点故事时间。每次一个故事,由阅读老师给孩子们讲故事,并会带出部分讨论。
这周的三、四、五三天,早晨的故事时间,都是我在值守。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每个孩子内在的那份智慧;我也感受到了一遍遍、放声朗读同一个故事,就是和孩子们一起,一步步走近作者,——有时候是用微笑向他致敬,有时候还可能亲切到可以用手摸摸他……例如那本《没有名字的书》,埃维尔·杜莱这个神奇的老头子,就很招人摸;而琼·穆特《尼古拉的三个问题》,就是会让你沉静如乌龟列夫,嘴角也会不自主浮出一个会心的微笑。
PART 3
陈赛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8年加入《三联生活周刊》,有机会采访国内外知名的童书作家。这使得她能够以更为开阔的视野来看一本童书——
从书看到书后的作者,如舒尔茨的花生屋、波特小姐与彼得兔;
从书的故事里找到另一个故事,如方素珍记录胖石头言语的《外婆住在香水春》;
从书中读到绘本呈现之外的哲理,如艾琳·斯蒂德所说:“做一个小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安静不容易,交朋友不容易,不知道该如何融入,融入哪里。很多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是被扔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了解这里的规则,只有你不明白…..”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理解和体恤孩子的话语,这些都会让我停下来,从读书到思考孩子。
所以说,这不是一本谈绘本的书,只是基于绘本的线索、童书角度,审视生命、解读孩子。
有时候简单翻阅几页,我的心里就会有满满的幸福。
很久前我拍了这本书发过一次朋友圈,拍了很多这本书的装帧,感慨“既然那么有内容了,还要那么有颜值吗?”
所以,有孩子的爸妈,赶紧入一本吧!如果没有孩子,但爱书的人,也快快入一本吧!按图索骥,能淘出宝藏,也可能实现一场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