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火爆走到资本寒冬,VR这道菜究竟是凉透了,还是养精蓄锐、低调反杀?花已开,叶渐枯,果未落。15年的爆发,16年的沉沦,17年的砥砺前行,从资本的追捧到媒体的奚落,经过3年的打磨,VR行业留下了一批有自主意识的企业,默默擦拭着自家的产品,悄悄赚取着高额的利润。
VR资本寒潮对于虚拟现实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作为一个让原本喧嚣与嘈杂的市场逐渐回归理性的契机,它反而筛选出了一批有实力、有规划且头脑冷静的创业团队和企业,他们在各自领域已经初露锋芒,甚至隐隐可见其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升级的潜力。
在前不久结束的中国虚拟现实创新创业大赛分赛场中,就涌现了这样一批先进的创业团队和企业。追逐优秀团队和好项目是投资方的本能,投资人看了表示很心动,如果这些团队能够得到资本助力或者和他们的资源整合,将有利于团队步入市场的快车道。还有一些团队具有成为平台型公司的潜力,从长远发展来看,极具做大做强的可能性,综合分析之后拥有非常大的投资价值,VR行业即将资本回流。
也许很多人觉得VR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的玩具,不存在所谓的刚需,其实不然。还记得曾经在初中历史课本上看过一幅图,那是一座西欧远古时期的雕塑,长长的延伸出来的眼睛刻画得尤为生动,向后人表达了那个年代人们对于更广更远眼界的殷切期盼。
人类要扩展自己的感官,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刚需。VR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去之前去不了的地方,体验之前体会不了的场景,这在游戏、旅行、电影、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人类对于“方便”、“直接”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一览众山小)
(创意画笔)
“3D技术出现的时候,人们认为它只能用于开发射击游戏和赛车游戏,但现在3D游戏已经普及。VR(虚拟现实)技术也会在20年后展现出同样结果。”索尼公司SCE总裁吉田修平在谈到虚拟现实技术时如是说道。
我们经常看到VR的出现伴随着许多小伙伴,如VR +游戏、VR +体验、VR +地图、VR +电影……可见技术发展是相互交融的,如果只有VR而不改变它的属性,VR可以解决很多行业的问题,却不能达到一定的行业深度,如果不和其他技术相结合,就只能浮于表面。所以需要以更开放的姿态去拥抱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拓展资源和渠道,这样才能在垂直行业中做大做强,比由技术工场也是这样做的。
举个例子,在今年的谷歌大会上,谷歌向大家展示了这样一间教室,利用VR技术将地球全貌、细胞分裂、龙卷风、火山喷发等在现实世界没办法近距离观察的自然现象,逼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大家一方面感慨沧海桑田、时代进步,VR教学能给课堂带来如此惟妙惟肖的真切体验,一方面又发现这些VR技术只能将传统课堂难以展示的知识呈现出来,却并不能和学生互动,也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因为每一个学生看到的情景都是差不多的。如果能让不同的学生看到不同的参数,就要做深度的交互和教学设计了。
目前的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相关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还不是推向C端市场的时机。VR还需要解决“沉浸式体验”与“真实感”之间的平衡问题,提高显卡将显示信号输出刷新的速度,改善眩晕感等。虚拟现实之前一下子受资本冷落大抵也是因此。中科国创虚拟现实产业投资基金执行合伙人刘志强指出,2C市场和2B市场有不同的特点,2C市场需要靠执行力,靠流量,靠能接触C端用户的界面,如果没有C端的基础,产品又没有技术壁垒或者门槛的话,很容易被淘汰掉。总之,C端市场非常激烈,而且变化莫测。而2B市场需要靠资源和解决方案。
VR的工具属性将极大解放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甚至开拓一个新的维度,改变工作方式,改变科研人员、设计人员和一线生产施工人员之间的协作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生产效率。
凡事皆有两面,前景美好、道路曲折是常态。据某分析机构统计,2016年的国内VR内容数量虽比2015年的增加了10倍,但高端VR硬件却没有得到普及,粗制滥造的内容过多。其实这也是VR市场优胜劣汰的过程,注定一些跟风山寨厂商被淘汰,但对于掌握关键技术的厂商,资本反而会加大资本的投入,整体来看,VR行业的发展将趋于良性。
市场研究公司TrendForce称,到2020 年全球 VR 市场年收入将超 700 亿美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VR行业在迅速发展,设备的价格越来越便宜,像 Facebook 和微软这样的巨头也在 VR 领域大步前进。
硬件和软件研发所需的资金都是海量,这不是哪一家公司能够独立完成的,这将是整个时代的一次跨越。2017年即将结束,在这一年中VR资本的寒潮逐渐退却,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VR企业成功融资或者接到订单的消息。虽然这些消息与前两年相比少了一些,但是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虚拟现实行业逐渐在回暖,资本陆续在回归。
一般来说,资本方是不断追逐优秀团队和好项目的,只要团队足够优秀,项目足够有前景,它们就愿意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