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貧的號召下,海內外鄉親湧躍捐款,短短幾個月已達一百三十多萬元人民幣,鄉親們的善心實在太可嘉。 我本人經濟能力有限,屬於捐錢不多,但說話又比較多之人,有些話我又不能不說,要說就要說得痛快。 第一、大家要知道,捐款多的善長人翁,錢也來之不易,不要以為他們錢多,就應多捐錢。現在做生意賺錢很難,想發達更是難上加難。 據我所知,李騰鷹貧窮出身,經過艱苦拼搏,才逐步擺脫貧困。两個月前的大台風,一下子就損失了一百幾十萬,個中甘苦只有他自己才知。 梁少榮,在"大漠孤煙直","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大西北,艱苦奮鬥,闖出一片天地,實在不易。 陳冠華宗兄,祖藉是洋渡村人,在香港地這個高度商業化的地方謀生,不捱到"金睛火眼"就可以發達嗎! 劉醒豪、林成運、馮銀倫等捐款十萬以上的人,我對他們的經濟狀況不是很了解,不敢妄加介紹,相信也是不容易走過來的。 他們的錢來得不易,去得也快,李騰英、梁少榮、陳冠華等仁兄,長期熱心公益,捐贈了大量的錢物,如果沒有一顆慈善的心,是不可能這樣做的。 第二、大家要知道,國內捐錢的鄉親,多數生活并不富裕,廣海人普遍就業難,收入少,消費高,很多人捐出的錢,是節衣縮食擠出來的。一想到這一點,我的心就有點難過,也為他們的慈善精神感動。 第三、大家要知道,國外的鄉親過得也并非很多人想象那麼好,這一點我有親身體會,想詳細說一說。 我是一九九八年移民來美國的,辛辛苦苦做了十多年,到六十二歲時退休,每月退休金不到$400,只可過簡簡單單的生活。在美國,像我這種情況的比比皆是,比我還差的大有人在。 金山并非遍地黃金,而是充滿艱辛,移民到美國,要勤力做工,艱苦捱世界和節儉過日子,幾乎是所有僑胞的本能,這是環境迫出來的,不能不這樣做。很多僑胞,從早做到晚,比國內做工還辛苦,每月收入千幾美金,在唐人街租十平方左右"一步到床前"的房間,每月租金要七至八百美金,日子并不好過。 不少僑胞移民到美國多年,很少回故鄉廣海,他們不是不想回去,而是不敢回去,怕回去后花不起錢,又要請人食飯,又要送紅包,紅包送少了,親朋仍不高興,說送一两百元是"孤寒",實在是令送者"心寒",想回鄉者"却步"。 我不怕揭短說這些,也并非過去說的美國是"地獄",說實在話,美國比廣海好得多,只要肯學、肯做、肯搏,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美國是一個充滿發展機會的地方,特別是懂英文的年輕人,是很有前途的。 我之所以用這麼長篇幅講美國鄉親的實情,是希望大家理解僑胞的難處,他們絕大多數都是打工仔,賺錢不易,剩錢更難。但當他們得知家鄉要籌款扶貧助學, 即使錢不多,也慷慨解囊,湧躍捐款給基金會,赤子之善心 日月可鑒,其情可嘉。 我寫善待捐款者,有幾點希望: 一、要善待大額捐款的善長人翁。 1、大額捐款的人,是基金"大股東",他們應有知情權和話事權,基金不能只掌握在少數幾個人手中,不能想怎樣做就怎麼做,凡重大問題都應聽取和徵詢"大股東"的意見。 2、對大額捐款者,要給他們應得的名譽,以褒奬他們,雖然他們已有很多名譽,但基金會不應忽略他們的貢獻,建議鑄制一個精美的小銅牌或瓷碟,刻上各人的名字,送給他們,讓他(她)以此為榮,讓他(她)們的子孫以此為傲。 二、要善待所有捐款者,凡捐款的,不論多少都應贊揚,千萬不要以土豪的口吻講某某捐那麼少,不捐也罷之類令人傷感情的話。 我在舊金山見過很多行乞者,他們都是很有禮貌的,你給一塊或幾個斗零,他們都點頭說多謝,即使你不給,也不會惡言所向,基金不是行乞者,但對捐款人一定要禮貌。 三、善待捐款者,要管好用好基金,千萬不要辜負捐款者的善心,否則,會是"天打雷劈",受到懲罰的。 1、要嚴格監管,不能出問題。 2、要公開透明,在陽光下運作。 3、基金會決定問題,必須要經集體討論,不能個人說了算。 4、要把捐款用到刀刃上,用在最需解決的扶貧上。 目前基金一百三十多萬,每年收益四至五萬元,錢確實不多,重點用在扶貧上,也不至于"入不敷出",有多少錢辦多少事,不應把政府應承擔和要做的事,也不自量力地包下來,去做無能為力的事。 從基金會發生紛紛掦掦的事,我有一種很明顯的感覺,為辦好基金會,敢於提出不同見解的人,不但得不到肯定,還受到指責,而做錯事,講錯話又不認錯的人,不但沒有受到批評,還得到很多人點贊,這是很不正常的,這對辦好基金會是有害無益的。 此[簡書]太長了,謝謝你們勞神閱讀。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