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了,这一个星期过得,那叫一个纠结啊,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心一横,管他呢,爱咋地咋地,抓不住的沙,扬了便是,干嘛非要苦苦的抓住呢?
再者说了,这不是典型的自己为难自己嘛。正好看到林徽因的一段话:“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你错过了最好的人,而是你错过了那个想要对你好的人。”
当看完这段话,也想清楚了,有些事不能强求,有些人只是过客,因此而已。当自己想清楚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内心释然了,也就没有那么纠结了。七天适应了一个习惯,剩下的只要继续的按照这个习惯,也就没有那么痛苦了。洗个澡,洗洗衣服,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现在的成人世界到底有多么不容易。
想起女儿说的:“我不愿意跟某某玩”,突然感觉孩子的世界是多么的简单明了,不喜欢做的事情,不喜欢的人,可以清楚地表达出来。可成年人的世界谁又敢轻易说出拒绝的话呢?即便是陌生人,也不会轻易的说出拒绝的话语。
可这到底是是为什么?答案很简单——担心得罪人。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想起舅妈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没有用不上的人”。或许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听过类似的话。单纯的着说来,并无大碍。与人为善,本身就是一种美德。但是过于的委屈自己,压抑自己,这就是最大的伤害自己。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经常被教导的是:“以德报怨”。也不知道谁能将老子的话发扬的这么光大。这句话的原文出自于《老子》63章“大起于小,多出于少,以德报怨。”;《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或许就是就是成年的世界吧,不断地在趋利避害,不断地令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样真的好吗?看似强大了,实则是反应内心的空虚、无助,至少所看、所想、所受是这样的。当然了被从小说成另类,所看、所思、所想并不具有普遍性、真实性、客观性。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当多次受到质疑的时候,自己都开始质疑自己了。所以有些时候,不断地拷问自己的,所坚持的对吗?有意义吗?
当自己因此感到焦虑、抑郁的时候,突然的发现,并非是自己有这样的感受,而是很多人。根据统计约占总人口的1/14分之一,相信这个数字比例很保守。之所以这样下结论是根据具体的国情得出的。
国家的崛起仅仅用了几十年,这几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之路。可想而已人的思想不是因为成长而成长,而是在压缩中成长起来的,有些本应该经历、面对的事情,通过经验、教程一带而过,却没有真正的实践。
心理疾病是无法用具体、可视化的症状去下结论的。在大多数人的认识中,很简单的去给心理疾病贴上——疯子、魔怔等标签。甚至是妖魔鬼怪化的妄想。
这也是为什么说世俗的眼光是多么可怕,因为普通人是无法理解、接纳、面对这些虚无缥缈的事情的,只能将其类似化,形象化。
有位大师曾问弟子:“是画人容易,还是花鬼容易”,弟子回答:“画人容易”,大师哈哈一笑,“画鬼容易,鬼任何人都没有见过,画出即可”在大多人的认知里面,心理疾病就跟“鬼”没什么区别,都是通过想象而来,然后众说纷纭。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国家飞速的发展,甚至赶超了很多发达国家,但是有些事情、有些历程,是无法通过经验、教程逾越,哪怕是表面上越过了,当在某一刻时,一定会经历无法逾越的历程,只有经历,才会知道教科书上、总结的经验中的事实是什么,只不过是形式不一样罢了。 看似成年人的世界不容易,实则是在回过头去经历那些本应该经历,但未曾经历的事情。
很多心理学的观点、结论、实验、实验过程,其实在生活中不断地展现出来,虽然很多人多无法真正的认可,但是事实是在或多或少的经历着。相信有一天,大多数人会接受这个曾经被认定为虚无缥缈的事情真实的存在。
相信每个人成年人或多或少的都会经历一段艰难的历程,有些人能够走出来,而有些人走不出来。能够走出来的人,更多的是靠自己的智慧,未能走出来的人,并非没有智慧,而是执着的,甚至有些偏执的过于相信经验。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现在成年人最大的不易,不在于地位高低、财富多少、环境如何,重点是将生活习惯化,模式化、固定化。这或许是最容易走的路,
当看到有其他人打破这种惯性时,甚至用鄙夷、唾弃的想法去看待这种人。如果打破惯性的人成功了,会说这人是幸运的,走狗屎运了,如果这人失败,会说看看,见过找死的,没见过这么找死的。
趋利避害本身没有错,趋利避害本就是人的本能,一旦将趋利避害当成生存的技能,看似生活波澜不惊,平平稳稳,但无法经历大风大浪,甚至连普通的风雨天气都无法接受。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在这样的人眼里,所有美好的画面仅仅是脑中所想象的,从未真正的见过、未能真正的体会过。这里并不是说不好,而是相对而言,趋利避害反而会失去更多。
成年人的世界不容易,并不是生存不容易,而是无法突破自我设限的不容易。每每遭到拒绝、不公时,总会找个台阶下来,认为这就足够了。
然后呢?当然了,如果真的自己认为能够说服自己,确实也足够了,但是重点在于自己无法真正的令自己信服自己所做的决定,然后平白无故的去发通无名之火。
总是希望被别人理解、接纳,事实是自己无法理解自己,自己无法接纳自己,那别人的理解与接纳又有什么意义呢?仅仅是为了做一个别人眼中的好人吗?
成年的人的世界不容易,并不是做事好与坏的不容易,而是不会真正做事的不容易。有些时候选择宁可自己去吃亏,认为吃亏是福,从未想过吃亏是主张他人的嚣张气焰。
总是在希望通过某些行为,去换取更大的机会或者利益,事实是自己放弃了在本应该属于自己的权利。
当自己都不珍惜自己的权利时,又会有谁去为你争取自己应得的权利呢?
成年人的世界不容易,并不是选择的不容易,而是不会选择的不容易。本是自己的应得的,却往往不敢要,担心被人指责,被人批判。所以宁可忍痛割爱,放弃本应属于自己的美好。
总是盼望有舍有得,看色舍去眼前的,为憧憬未来的得。事实是舍弃了本就是应该得到的。
当自己本应得到的都能不要,还能指望得到什么呢?
成年人的世界到底有多少不容易,答案是:比比皆是。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