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日 周五 文/想想
春分过后,雨水繁多,气温骤降。街上的行人向我们展示了春夏秋冬四季,有穿着棉袄的,有单穿毛线的,也有穿一件卫衣的,甚至有人穿着短袖晨跑。南方的春天一点也没有春天的样子,任性得很。
大雨突降,来不及躲避,淋湿了头发,跑到屋檐下躲雨。看着这雨,竟也悟出了一些生活的哲理。生活有时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来去匆匆间,恩泽与愁绪共存,没有任何预兆。我们能做的是准备好一把伞,学会为自己撑伞,即使屋檐再大。
四月的第一天,愚人节在这座南方小城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两年多未有疫情打扰的小地方,突然“名声大噪”,而这次的源头似乎是自己一直生活的村庄。疫情,病毒,这样的字眼,第一次离我如此之近。
事情发生在三月三十一日,三月的最后一天。
那天下午六点左右,我正在上班,接到阿姐的电话,她说南城服务区被封了,有一个人的核酸检测疑似阳性,让我赶紧去做核酸检测。
昨天晚上刚好回家住,与阿姐共进晚餐,今天早上才从家里出发,我马上把这件事情跟领导汇报,让小黎陪我去高速路口做核酸。
南城高速路口离上班的地方很近,几分钟的车程便到了,我们靠边停车。公厕的左右两边都搭起了帐篷,医务人员正在为下高速的人做核酸检测。
第一次在这里做核酸,与我想象的不一样,应该穿红马甲,成为一名志愿者,而不是站在这里被医务小姐姐温柔地“捅”喉咙,或许这就是变数吧。
阿姐和父亲都在服务区上班,已经有些年头了。当天下午,父亲轮到三点下班,没有被困在服务区,现在和母亲待在家里。
阿姐是我们一家中离疫情最近的人。抗原快检呈弱阳性的高速服务区工作人员是阿姐的店长,便利店的人员都成了密切接触者,行程码变红。
晚上,阿姐发来一张图片,用几箱方便面摆成一张“床”,上面有一床单薄的被子。因为便利店有很多货物,她和另一个店员决定晚上两个人守着便利店,怕丢了东西赔不起。
一夜的风雨未停,阿姐睡得并不安稳,电话不间断地响起。
“喂,你现在在哪里?”
“我就在服务区。”
“好,你待在那里不要乱跑。”
几乎都是问她人在哪里,她能去哪里呢?服务区通往村里的进出口有村干部驻守,她肯定不能回家。况且她也没想过逃跑,那是不负责任,只是一切太过突然,她完全没有做好准备。
临睡前,我看到了乡里发的通告,封闭东六路口至池门口的路段,家成了短时间无法回去的港湾。
这一夜,我仿佛也听见许多铃声响起,电话另一边的人们为了全县人民的平安,努力做好应急状态下的“守夜人”,迅速布置天亮以后的疫情防控工作。
明天又是怎样的一天呢?我闭上眼睛,窗外的雨默默戴上了口罩,独自滴落,也不说话。
希望疫情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