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迅速更迭的时代,我曾更倾向于通过看电影来了解一部作品,但这样做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影片一般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中间的很多情节都被删掉了,并不利于我自己更好地了解影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家世背景、做事的动机以及影片的中心思想。就拿《夏有乔木,雅望天堂》这部影片来说吧,在影片一开始用一场谋杀案引起了我的观影兴趣,而紧接着便引出了雅望父亲的朋友家的孩子夏木,雅望父亲的话点明了乔木的身世以及早年的经历,孤僻性格的形成原因,但在往下看,当影片演到曲蔚然第一眼看到雅望时,我便觉得开始少了些什么,曲蔚然被过度黑化。开始我并不知道曲蔚然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占有欲,为什么会突破道德底线去得到他喜欢的人,更令人不解的是影片在最后当小天去找曲蔚然时他居然对小天说:“你杀了我吧。”试想,一个有极强占有欲的人又怎会轻易谈死亡,这并不是霸道性格的体现。而知道我看了原著才知道曲蔚然并非是一个“恶魔”,而他沉默孤僻的性格是与他的童年经历有关的,而且书中讲述的与舒雅望长得非常像曲蔚然的女朋友这件事情也没有在影片中提到,因此只看影片不免会引起我的一些疑惑。
再入《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一影片,内心虔诚的盖茨比始终爱着黛西,他是买下城堡只是为了等一个安静的午后,黛西可以去那里坐一坐,影片突出了盖茨比这一主要人物的形象以及内心世界,但对黛西在盖茨比离开的这几年的改变却着墨甚少,如果不看原著,我甚至都不知道原来黛西已经变了,她变得虚荣和势力,而她的丈夫是她当年自己选择的,并非是源于她母亲的强迫。而盖茨比却始终不愿相信黛西已经变了的事实,依旧在内心中存有黛西最美好的样子。我读到这里,不禁感慨万千,我感慨盖茨比的痴情但同时也对黛西的改变表示惋惜。而这些内心的情感的涌现源于回归原著,回归人物本身,了解故事的真实情节才能正真领悟到影片的情感已经它想向观众传达的价值观。
因此,看原著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看完电影以后还沉浸在悲伤或压抑迷惑的情绪中时,尝试着从原著中寻找答案,我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观影方法。